中國逐漸開放,新加坡和中國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密了。
去年12月30日,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和中國高層通了電話。
雙方不僅對兩國的的交流做出了積極回應,針對中國的防疫政策,王瑞傑還代表了新加坡表示出了無限支持。

在電話中,王瑞傑認為中國的疫情防控措施,充分考慮到了人民和社會,在保障人民安全方面效果顯著。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多地都出現了疫情,國內專家紛紛研判,或許會在這個兩個月迎來峰值。
王瑞傑此番通電話的表態,或是想到了新加坡在去年逐步放開後,曾多次面臨的疫情爆發的情景。

圖源:聯合報
雖然新加坡本國在2022年曾爆發了多輪疫情,但因為病毒性質以及相較以往更有準備的醫療資源下,新加坡扛過了這一波波危機,並最終成功「和病毒共存」。
面對中國迅猛的新冠疫情,一位新加坡病毒學博士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只要能夠扛住第一波疫情,就能迎來勝利的曙光。

圖源:財新
新加坡醫學專家:
中國抗疫終會見到曙光
中國媒體《第一財經》,採訪了新加坡病毒學博士陳廣,詢問他對於新冠疫情的看法。

來源:第一財經
陳廣多年來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等相關機構,從事冠狀病毒和其他流行病的研究工作,在這個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
在採訪中,他首先就新加坡目前疫情防控的關鍵做法,進行了說明。

陳廣博士
新加坡抗疫的成功之處
和很多人介紹的一樣,陳廣認為新加坡在抗擊新冠疫情時,最有效的做法是一邊推廣疫苗接種率,另一方面將家庭醫療水平完善,並逐漸納入公共衛生體系裡。

在很多人看來,新加坡抗疫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在病毒還未大規模襲擊新加坡社區的時候,就未雨綢繆購買疫苗。
之後,新加坡通過各種宣傳手段讓民眾放下對疫苗的顧慮,讓他們及時接種疫苗。就連最危險的老年人群體中,也有不少人都打過了至少三針疫苗。

圖源:見水印
以數據為例,新加坡目前已經有83%的人已經獲得了基本疫苗保護,另有60%的人則是獲得了「最新疫苗保護」。(要是根據之前的算法,新加坡已經有94%以上人接種過至少兩針疫苗)
雖然疫苗不一定能預防人群感染新冠,但接種過疫苗的人群能夠獲得一定程度上的防護,讓他們感染新冠後更難患上重症,死亡率大幅降低。

圖源:見水印
另外一點,則是新加坡政府在抗疫過程中逐步完善了家庭醫療制度,讓本地的醫療系統所面臨的壓力驟減。
在過去兩年時間裡,新加坡政府曾多次免費向民眾發放口罩、血氧儀、抗原自助檢測儀等必備用品。
通過這個手段,政府迅速提升了新加坡每個家庭的自我診斷等醫療應對能力,讓潛在患者有機會可以在第一時間得知病症,並提早做好準備是在家康復還是去醫院/診所尋求幫助。

新加坡組屋區發放免費抗原自助檢測儀的機器,圖源:The Washington Post
同時,這也進一步將家庭醫療納入到了整體公共衛生體系中。這種做法,相當於在原有的多層分診制的基礎上,又多了一層自我檢測和自我診斷的居家醫療資源,實現了擴容。
最終,雖然今年的新冠感染人數比去年多出了許多,但醫院/診所需要處理的病患數量卻相對更少了。
最終,這讓新加坡的醫療系統有機會將有限的資源留給更需要的重症病患,在降低新冠致死率上效果顯著。

圖源:見水印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建議了完善的溝通渠道,在電視、報紙、視頻、網站、簡訊、app等媒體渠道上建立有效溝通。
清晰、簡潔的針對不同症狀新冠感染者的分診流程,也讓新冠患者們不會再一股腦兒湧進醫院,造成醫療擠兌現象。

圖源:STAT News
因此,在陳廣博士看來,新加坡的防疫有三點是相當值得中國借鑑的。
中國防疫政策
可以從新加坡例子學到什麼?
第一點,就是在病毒接接觸到民眾前就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免疫防線。生理防線在於呼籲民眾打疫苗加強針,最好能讓60歲以上老人的疫苗接種率達到80%以上,二價疫苗效果更為顯著。

圖源:海峽時報
另外,政府也可以即將分享更多病毒知識,破除民眾的心理恐慌,建立起一道心理免疫防線。
第二個階段,則是政府需要針對實時疫情態勢,減緩病毒傳播速度,讓醫療系統不至於被第一波疫情衝垮。
引述新加坡的例子,陳廣博士認為中國可以參考新加坡的人群病症分布,讓醫療資源對不同人群開展服務。

圖源:華爾街日報
具體上,政府可讓絕大部分無症狀及輕症患者實行居家康復,服用針對咳嗽、發燒等症狀的藥物在家自愈。
針對部分年齡較大、有基礎疾病的高風險人群,政府也可以提供抗病毒藥用於緩解症狀,需要吸氧或入住ICU的人群則著重安排醫療資源進行照顧。
如此,通過儘早使用抗病毒藥物,可以有效達到阻斷重症進展,以及通過抗原監測早診斷、早介入治療的目的,從而降低患者的重症率甚至死亡率。

圖源:BBC
最後,中國也或許可以學習新加坡政府,在輿論引導和情緒上為民眾提供支持。
陳廣博士認為,病毒總需面對,放開後的疫情第一波所帶來的對醫療系統的衝擊、對民眾心理和情緒上的衝擊,可能最難應對。

圖源:BBC
「但是,只要頂住第一波,醫療系統也可以比較順利運轉,公眾可能就能坦然面對病毒了,就會迎來曙光。」陳廣博士是這麼認為的。
因此,中國政府應該竭力在病毒剛剛到來之際儘可能的壓低峰值。
引入堂食人數限制、居家辦公在陳廣博士看來,都是控制感染速度相當有效的方案,或許中國可以嘗試借鑑。

曾經相當冷清的餐飲場所,圖源:8視界
事實上,在經歷了兩年多的防疫後,新加坡確實也摸索出了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在逐步開放的同時,新加坡確實有一大波人感染新冠,但病死率卻一直都很低,目前新加坡基本已經恢復疫情前的生活方式。
在剛剛過去的跨年夜裡,新加坡市中心人山人海,相當熱鬧。

圖源:CNA
來到2023年,新加坡決心將徹底走出疫情。李顯龍在新年致辭就取消防疫措施再次「吹了吹風」,立刻得到了本地衛生專家的一致認可。
李顯龍發文談防疫
春節後或將解除最後限制
在兩天前的新年致辭中,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展望了過去一年,對未來滿懷期待。
他著重談到了新冠疫情,表示政府正在密切判斷全球疫情態勢。他表示,一旦新加坡疫情保持穩定,新加坡就能解除最後的防疫限制,正式進入後疫情下的新常態。

圖源:海峽時報
新加坡本地媒體《聯合早報》採訪了國大蘇瑞富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Alex Cook,表示相當認同李顯龍的說法。
究竟原因,還是因為很多人在這三年間已經感染過新冠,有了注射疫苗以外的免疫力,而目前新加坡當局接獲的和新冠有關的病例數量也都相當少......
因此,除非世界上出現會突破人類現有免疫力的新變種毒株,產生比現在更嚴重的情況,否則Alex Cook認為新加坡不需要重啟之前的防疫限制了。

圖源:南華早報
針對多國啟動對中國遊客的入境限制的做法,新加坡知名醫生梁浩楠醫生表示本地暫時無需擔憂,不必跟風。
不過,他也認為目前大家普遍戴的口罩很難防止奧密克戎傳播了,同時很多人也已經疲倦沒有好好戴好口罩,起不到防護效果。
因此他建議政府考慮取消人們搭乘公共運輸時戴口罩的規定,如果有特殊需要,個人可以自行戴上N95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