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小冬的精心經營下,Garena成為東南亞最大的網際網路與手機平台,服務範圍涵蓋超過10個國家。但他並不滿足於此,2015年推出了電商平台蝦皮,主打類淘寶的C2C模式。
最開始面向新加坡,隨後拓展至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越南等市場。去年,蝦皮在全球購物應用中總下載量位列第三,更是成為東南亞及台灣地區購物類應用平均月活躍用戶數、安卓用戶使用總時長及總下載量第一。
冬海集團被外界譽為「東南亞小騰訊」,不過從業務上來看,更像是「騰訊+阿里」的結合體。
小編|南墨
隸屬|我愛學習俱樂部編輯部
隨著騰訊出售部分股權,以新加坡為基地、在美國掛牌上市的科技公司冬海集團(Sea Limited),股價跌破200美元,集團主席兼執行長李小冬,不再是新加坡首富。
儘管個人身家大幅縮水、集團盈利開始承壓,李小冬對挑戰和困難並不陌生。
回看李小冬的發家路,從背負貸款、只能在布萊德路租房的窮學生,到創立新加坡市值最大的公司,李小冬一路走來,並非順風順水。

-1-
從遊戲代理到電商行業
Sea Limited的創辦人—李小冬(Forrest Li)秉持著《阿甘正傳》一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毅然創立競舞娛樂(Garena)。
但既然遊戲代理起家,為何跨足電商? 這背後的原因再簡單不過,只因女兒告訴他:「我很想念淘寶」。
「不受時間、空間的拘束,以社群發散讓大家自由購物」,伴隨這樣的創辦理念及女兒的願望,李小冬的Sea集團,踏上了電商平台,建立起「Shopee」。
在創立時察覺到「移動端」正取代PC成為主流,Shopee以原生「行動優勢」直接搭上行動熱潮。
2015到2016是蝦皮最重要的學習階段,為了摸索消費者習慣,Shopee在第一階段斥巨資進行廣告投放,以Facebook、Instagram等社群快速創造記憶點。
在台灣,Shopee通過最大功臣—黑貓宅急便,Shopee在第二階段突破100萬使用人次,並在2018年初時,APP下載量達到1300萬次。
儘管有著如此耀眼的成績,Shopee成立4年來,依然處於虧損狀態。2018年Sea凈虧損約61億人民幣,與往年相比,相當於增大70%虧損率!而在2019年時來到近73億人民幣虧損,不過這些虧損幾乎來自於公司投資。
在快速發展的電商前期,大量注入資金是必然的,否則規模不夠將會被其他電商吞沒。
畢竟,比起競爭對手,Shopee晚了數年才開始營運,也因此Shopee選擇迴避傳統PC,利用移動APP讓平台更具效率。
良好的階段性鋪陳讓Shopee在兩年內追上現存10年的電商巨頭們,但這也代表競爭對手發展5到8年後才遇到瓶頸!這個重擔現在也落在Shopee上了。
企業成長必然與品牌識別度有關,Shopee以往的策略是在提供「優惠碼」上,以長遠角度來看,消費者購買商品只是因為有甜頭可嘗,而非喜愛品牌。
因此,以台灣地區為例,Shopee開始正常經營,取消手續費0.5%及信用卡1.5%優惠,並保留其他優惠。
此外,Shopee將「蝦皮拍賣」與「蝦皮商城」在APP上結合變成「蝦皮購物」,目的是為了模糊界線,將當時800萬拍賣用戶整合,導向商城購買高單價商品。
下一步,蝦皮先在印尼推出了第一個超級品牌日, 並與P&G合作打造後續70個超級品牌日。
接著,通過蝦皮形象大使—BLACKPINK,蝦皮建立起區域品牌形象。在2019年時,蝦皮邀請了Cristiano Ronaldo擔任品牌大使,反差的合作影片儘快評價呈兩極,但確實為官方推特在短時間增加1,100萬次觀看數。
Shopee還通過在Facebook粉絲專欄推出以「大人的100種煩惱」的構想Banner活動,Shopee進一步融入消費者日常生活。
此外,Shopee也與知名飲料店—SOMA合作,創造線下主題店,提供蝦皮系列餐飲。配合異業活動策劃,Shopee成功為自己的品牌打造了「蝦皮,無處不在」的形象!
-2-
擁抱騰訊
為避免未成年孩子沉迷網絡遊戲,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通知,從源頭管理入手,祭出相關監管規定,這份《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被稱為「史上最嚴網遊禁令」。
非正式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網遊市場用戶規模約7.2億人,其中,未成年人用戶規模為1.1億人,到2021年規模還更大。
有報道稱,2020年國內遊戲市場規模2700億元,其中騰訊一家占比高達59%。對於下發的《通知》,馬化騰反應也很迅速,騰訊遊戲發布了《關於堅持支持和積極響應未成年人遊戲防沉迷最新規定的聲明》。
聲明稱,騰訊表示堅決支持,並將全力儘快落實《通知》相關要求。「作為中國遊戲行業的一員,騰訊從2017年至今,一直自覺建立、完善未成年人遊戲防沉迷機制,並積極推進各項新技術、新功能、新措施在該領域的探索與應用,未來,騰訊將基於主管部門的最新規定,進一步關注、投入未成年人保護與發展事業。」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禁令對騰訊遊戲會有一定影響,只不過,其在海外投資的「小騰訊」,股價節節攀升,不然李小冬怎麼能登頂新加坡首富寶座。
幾年前,憑藉一款手游「我要活下去」(Free Fire),讓李小冬旗下的Sea公司名聲大噪。這一款熱門手游,吸引全球逾4000萬玩家登入,玩家在類似大逃殺的生存遊戲中對戰到僅剩最後一人。
「我要活下去」手游,在全球擁有大量粉絲,光是註冊玩家就高達3.5億多,且在蘋果及谷歌應用程式商城等下載量排行都靠前。Sea公司紐交所上市後第二年,凈虧損擴大至9.61億美元,但投資者對他之愛依舊不改,不少人認為,是「騰訊模式」讓Sea有更大估值空間。
客觀地說,李小冬登頂「新加坡首富」,成功秘笈就是「擁抱騰訊」。李小冬此前也表示,Garena之初對標的就是騰訊。不過,Sea早期的Garena遊戲業務,能聲名鵲起的主要是PC端。
前幾年、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紛紛拓展東南亞市場,在選擇合作夥伴時,馬化騰旗下的騰訊選擇了李小冬的Sea。
在去年第35屆新加坡商業大獎頒獎典禮上,李小冬曾透露,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在史丹福大學演講中那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飢,虛心若愚),一直激勵了他。
他表示:「商業是一項團隊運動,我很幸運在新加坡有3,000多名優秀的隊友,以及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數千名隊友。今晚,這個獎不屬於我,而是屬於我們團隊的所有人。」
演講中,李小冬特別感謝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將他的公司介紹給科技巨頭騰訊,騰訊是冬海集團的投資方。
2018年11月,騰訊和東南亞電商及遊戲公司SEA簽署意向書,就長期遊戲發行開展合作,這份借道Sea將騰訊遊戲推向東南亞的協議,為期五年,也意味著雙方將形成一種長期的合作關係。
根據協議,騰訊給予SEA旗下的競舞娛樂(Garena)優先購買權,在印尼、中國台灣、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發行騰訊的移動和PC平台的遊戲。騰訊的出海布局中,李小冬旗下的Garena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有人開玩笑稱,Garena猶如騰訊在海外的「親兒子」,難怪有人將Sea稱為東南亞「小騰訊」。
-3-
首富更迭
新加坡的頂級名利場,在最近幾年悄然改換門庭,成了中國富豪們爭相角逐的後花園。
2020年,人氣火鍋連鎖店海底撈集團創始人張勇夫婦,繼2019年後再度問鼎新加坡富豪榜榜首,彼時身家190億美元。2021年,冬海集團執行長李小冬晉升新加坡首富,身家198億美元。2022年,邁瑞醫療創始人李西廷登上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首位,身家156億美元。
是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來自中國的新移民。
只是,中國富豪們在新加坡財富榜上坐得並不安穩。張勇夫婦在兩年時間裡從榜首跌至6名,李小冬則是在一年時間內跌至10名開外。即便是守住了榜首位置的李西廷,其個人財富也在一年裡縮水近6成。
對富豪們來說,跑得不夠快就是退步,但一旦跑錯了方向,跑得越快,結局可能會越慘烈。
中國富豪在新加坡的故事,要從2019年說起。那一年,在新加坡富豪榜上蟬聯了10年之久的遠東機構黃氏兄弟,被一位名叫張勇的中國商人趕下了寶座。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人們才知道,這位從中國四川簡陽走出來的火鍋大佬,已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新加坡籍華人。
彼時49歲的張勇,正值春風得意馬蹄疾。就在前一年,海底撈在中國香港正式上市,股票發行當天即上漲10%。此後,海底撈股價一路狂飆,2019年和2020年股價漲幅分別為83%和91%。這不僅為海底撈贏得了「火鍋茅」的稱號,也將張勇一路送上了2019和2020接連兩年的新加坡首富寶座
那也是張勇帶領著海底撈瘋狂跑馬圈地的兩年。公開數據顯示,2020-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開店約800家,幾乎是2019年底的全部門店數。但逆勢擴張的豪賭並沒有讓張勇笑到最後。據該公司發布的2022年中期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凈虧損2.67億元。

到今年福布斯公布全球富豪榜時,張勇的身家已較2020縮水近6成至77億美元,其個人排名也降至新加坡第6位。就在張勇為自己的失誤而割肉埋單時,另一位同樣來自中國天津的企業家李小冬正在「上位」的路上拔足狂奔。過去幾年裡,由李小冬一手創立的新加坡東海集團一度以2000億美元的市值,成為繼阿里巴巴和騰訊之後的亞洲第三大網際網路公司。
事實上,李小冬的發跡之路和阿里巴巴以及騰訊不無干係。自2009年他創立以遊戲為主營業務的Garena之時,不僅拿到了騰訊遊戲的東南亞代理權,還獲得了後者的多筆投資。隨後,李小冬在東南亞市場全面開啟了「複製」之路,先後推出了類似淘寶的電商平台Shopee,以及類似支付寶的線上支付業務SeaMoney,旗下業務幾乎串聯起了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的商業模式。
隨著業務四面開花,東海集團的股價也從最初的每股16美元漲到2021年10月每股超350美元,股價在四年間翻了20多倍。就是這一年,李小冬以198億美元的身家晉升為新加坡新首富。
和張勇一樣,一路的順風順水讓李小冬也逐漸喪失了對市場的理性判斷,不斷增加投入逆勢擴張。彼時,東海集團旗下的電商和支付業務一直靠吃遊戲老本輸血,而遊戲業務中唯一一個拿得出手的項目也已進入產品周期末期,用戶流失嚴重。即便這樣,李小冬還是大手筆招兵買馬、攻城略地,最終在僅僅坐了4個月頭把交椅後,就將首富之位拱手讓人。
據2022年福布斯榜單顯示,李小冬如今的身家已降至42億美元,和排在榜首的邁瑞醫療創始人李西廷156 億美元的身家相差已是上百億美元。但李西廷的首富位置坐得也不穩當,且不提身後虎視眈眈的遠東機構黃氏兄弟身家與他僅差幾億美元,單是邁瑞醫療近來如過山車般的股價,都足以讓他的首富之位劇烈「搖晃」。
「流水的首富,鐵打的中國籍」,但近兩年,來自中國的新加坡首富們,已經損失了數千億財富。在不確定的當下,即便身為首富,也無以面對變幻莫測的局勢。
-4-
為什麼中國富豪都要移民新加坡
首先是因為移民的穩定與安心。
新加坡從1965年被迫獨立的貧窮島國發展成今日的金融中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56年間,新加坡建立了穩定的政治與社會環境、健全完善且嚴格的金融法律體系,以促進經濟發展。
此外,新加坡的清廉程度為全球第三佳,僅次于丹麥和挪威。此外,隨著瑞士金融業對富豪財產隱私不再提供絕對保護,新加坡銀行業對嚴格實施銀行保密法規的承諾,這一份安心讓新加坡更受全球高凈值人士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