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忌諱討論身後事:新加坡老人為自己設計個性化骨灰瓮

2022年03月19日   •   1萬次閱讀

(海峽時報)

作者 侯佩瑜

生在世,都會走到一個不可避免的終點。

然而,談論死亡總是令人忌諱的,無論是出於對死亡的擔心和恐懼,或是出於宗教及文化等原因。

本地一個名為HappyUrns(紅螞蟻暫譯:快樂骨灰瓮)項目,通過為長者製作代表他們個性以及生平的骨灰瓮,藉此將象徵死亡的骨灰瓮」改頭換面「為慶祝生命的紀念品,鼓勵大家百無禁忌、自由地討論自己的身後事。

在新加坡,骨灰瓮大多是無裝飾、單色的功能性容器,只用來存放火化後的骨灰。

HappyUrns 受連氏基金會和洪振茂基金會委託,與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SUTD) 的設計創新團隊合作,邀請聖若瑟之家(St Joseph’s Home)的7名老人,為他們製作專屬的個性化骨灰瓮。

該項目於2019年啟動。先是由設計師了解每位老人家的個人故事、性格、他們所關心的事情以及他們希望被記住的方式。

(海峽時報)

然後再與來自The 8th Floor Creative Space 以及The Clay People的陶藝家合作,把構想的骨灰瓮製作成成品。

(海峽時報)

這個原定6個月完成的項目,因冠病疫情的緣故,被延後了5次。骨灰瓮最終在去年12月6日完工,移交給長者們。

《海峽時報》由始至終跟蹤記錄了整個項目。

Celine Yeo(84歲)

(海峽時報)

曾擔任小學中文老師30年的楊女士,「愛」對她來說,尤其重要。

教書生涯中,秉持著上帝會接納每一個人的信念,她在引導誤入歧途的學生回歸正途的過程中找到了意義,也讓不少叛逆的少年成為有責任感的青年。

生活上,她深愛並最引以為榮的是三個兒子。他們一個是心理學家、一個是藝術保護者,還有一個是教育家。

因此,她選擇的骨灰瓮設計是:三個天使捧著她的心,天使們就代表她的兒子。

在2019年10月10日的一次討論中,楊女士看到了設計團隊為她製作的心形骨灰瓮泡沫塑料原型後,開懷大笑。(海峽時報)

楊女士常在養老院畫畫陶冶性情,有藝術造詣的她對自己想要的設計和顏色非常清楚。

(海峽時報)

幾周後,團隊給她展示了一個更完整的原型。

(海峽時報)

她對骨灰瓮的形狀、顏色和設計都非常滿意。

不幸的是,她還未能看到成品,就在去年9月去世了。

團隊把成品交給了她的家人,他們在去年10月28日將她的骨灰放在成品中,安置於位於甘榜巴魯路的聖德肋撒天主教堂(Church of St Teresa)。

(海峽時報)

Mary Tan(90歲)

(海峽時報)

Mary 曾是一名音樂教師,性格活潑開朗。熱愛生活的她,喜歡與每一個相遇的人交談。

她年輕時也特別愛運動,最喜歡的是打桌球、游泳、騎自行車和打羽毛球。

當被問及行動不便的她想要什麼顏色的骨灰瓮時,她回答說:

可以把它做成彩虹的嗎? 她最終選擇了帶有波浪形圖案的卵石形設計。由於她視力不佳,設計團隊還特別把骨灰瓮的表面制出紋理和凹槽,這樣她就能用手感受設計。

在2019年9月10日的第一次會議上,設計工程師Amanda Swee在她聽力較好的耳朵旁,與她討論她想要共同製作的骨灰瓮設計。

(海峽時報)

在同年10月10日的一次討論中,設計師握著她的手,讓她比劃自己想要的骨灰瓮的大小和形狀。

(海峽時報)

27個月後,設計團隊把成品交到她的手中。

(海峽時報)

Theresa Wan(87歲)

她的骨灰瓮畫有最愛的綠色植物圖案。(海峽時報)

和 Theresa 見過面的記者是這樣形容她的:

即使她已經上年紀了,仍然詼諧、敏銳、風趣。

說真的,紅螞蟻光看照片,就能感覺到 Theresa 是個豁然開朗的老奶奶。

Theresa 25歲就搬進了 Queen of Peace 教堂,在那裡一住就是60年,當了50年的聖經老師。

她空閒時也愛做手工,尤其喜歡畫中國水墨畫。

她的骨灰瓮靈感來源於仙桃。因為桃子在華人眼中被視為福果,是長壽和不朽的象徵。骨灰瓮的顏色則是她最喜歡的淡雅玉色。

2020年10月23日,萬女士看到她的骨灰瓮原型後,滿意地向設計工程師Amanda Swee致敬。(海峽時報)

她的骨灰瓮的一個獨特之處是,有一個玫瑰花形狀的隔間,用於存放對她來說非常珍貴的項鍊。

(海峽時報)

Nancy Chia(87歲)

(海峽時報)

Nancy喜歡各種貴重物品,從黃金到瓷器。

她認為骨灰的最佳形狀是球體。所以,她選擇的設計是一個以青花瓷為靈感的球體,帶有花卉圖案,體現了她對大自然的熱愛。

Anthony Long (59歲)

(海峽時報)

這位前咖啡頭手人老心不老。

Anthony最喜歡釣魚、保齡球、聽音樂、鍛鍊和健身。他常在YouTube上聽音樂,最喜歡的音樂類型是中國搖滾歌手汪峰的作品,以及搖滾音樂Mando。

他對骨灰瓮的要求是要有鮮艷的顏色和符號,他說: 「不要暗暗黑黑的。」

他的骨灰瓮的最終設計,蓋子上有一顆星星,顏色以鮮艷的橙色和藍色條紋為主。

Veronica Koh(71歲)

(海峽時報)

Veronica對園藝和藍天的熱愛,全都體現在她的骨灰瓮的設計中。三分之一獻給藍天,三分之一獻給白雲,三分之一獻給綠色花園和鮮花。

她的房裡擺滿了她引以為豪並悉心照料的小盆栽,有秋葵、班蘭葉、蘆薈和羅勒(basil)。

Philip Lauchengco (69歲)

(海峽時報)

這位前安全官員從小就對金字塔和大海著迷。雖然原先想融合金字塔和大海在設計中,菲利普最終還是選擇了簡單的金字塔造型。

菲利普說: 「我想要一個高高的金字塔,這樣才可以把我所有的骨灰都裝進去。」

設計師也用心製作骨灰瓮的細節,比如磚塊。菲利普的骨灰瓮是這七個設計中,唯一一個用于海葬的。因而,團隊特地使用未經燒制的粘土製造,一旦放入海里就會自動溶解。

看完色彩斑斕、各具特色的骨灰瓮,紅螞蟻只有一個想法:如有機會,我也要為自己設計一個獨一無二、最能代表自己的骨灰瓮,活得精彩、走得瀟灑。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7萬次閱讀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9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9063次閱讀
新加坡留子們必看!在新加坡地鐵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險挨罰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8721次閱讀
在新加坡,拿到工資後,每個月要存下這麼多錢?!
2025年05月06日   •   5472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與新加坡人結婚有醫療和生育補貼?官方回應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4959次閱讀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長海岸線,但卻縮小領海,轉口貿易也會減少
2025年05月06日   •   4617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446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4104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