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的中央商業區
許多科技跨國公司在此開設辦事處
根據新加坡國家人口及人才署公布的《2018年人口簡報》,在新加坡564萬總人口中,有164.4萬非居民,52.5萬永久居民,人員國際化程度高。據統計,新加坡國立大學外籍教學研究人員的比例約為50%,新加坡管理大學為63%,南洋理工大學達65%。從外籍人員比例、區域總部數量及國際人才層次上看,新加坡人才國際化的發展成就是其「人才立國」理念最好的注釋。
政府引導,出台人才優惠稅政。目前,新加坡個人所得稅稅率低於大多數已開發國家的稅率水平。新加坡制定的海外工作者納稅人計劃規定:外國工作者享有5年的稅務優惠期。此外,新加坡對企業也採取低稅制,只徵收一個稅率為20%的所得稅。為鼓勵企業研發,還實行了研發費用雙重扣除,以減輕企業的納稅負擔。為鼓勵跨國公司將地區總部或國際總部設在新加坡,政府對其徵收較低的企業所得稅:區域總部為15%,期限為3-5年;國際總部為10%或更低,期限為5-20年。
多元辦學,提高人才綜合素質。從1998年起,新加坡開始實施「雙翼發展」戰略。一翼是「十所頂級大學計劃」,即用10年時間吸引10所世界頂尖高校與新加坡高校合作辦學或設立分支機構,旨在以最高的起點、最快的速度,提高本國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以生物醫藥產業為例,計劃實施後幾年間新加坡共引進2000多名科研人員,包括許多世界級的科學家,使得新加坡迅速成為亞洲生物醫藥中心。另一翼是「環球校園計劃」,旨在將新加坡打造成為全球教育服務貿易中心,吸引周邊國家人員來新加坡求學。根據新加坡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2013年新加坡教育服務業總收入從30億新元增加到47億新元。新加坡國際學生人數也從2005年的7萬人增加到2018年的23萬人。
主動出擊,搭建人才集聚平台。「聯繫新加坡」成立於2008年,是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和人力部的下屬機構,承擔吸引國際人才到新加坡工作、投資和生活的職能。「聯繫新加坡」設有工業勞動部、市場傳播部、新加坡迎接中心和全球運營中心。其中,全球運營中心共有12個分支機構,除新加坡總部外設有北美分部、印度分部、歐洲分部等區域分部,形成了覆蓋全球的引才網絡。通過遊學、研討會、求職宣講會和博覽會等形式,「聯繫新加坡」既扮演了「宣傳窗口」的角色,又發揮了充實人才庫的作用。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