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疫情下更多人網上訂購大閘蟹,有業者指網商過去兩三年增了約5倍,競爭激烈使業者就算成本提高要必須儘量吸納,不全轉嫁給消費者。
10月到12月都是享用大閘蟹的高峰季節,以往在新加坡要吃到這道昂貴的海鮮料理只有到高級的中餐館,然而近來有更多選項,例如通過網絡訂購。
大閘蟹網商Hairy Crab At Home聯合創辦人之一的謝志豪受訪時說,平台在約8年前創辦時,他應該是唯一一家,而大部分本地顧客群都是在高級中餐館吃大閘蟹的消費者。

(Le Petit Butchery提供照片)
「我們當初是機緣巧合下認識出口大閘蟹的供應商,試吃後發現這些品質優良的蟹不但美味,且比起上酒樓便宜很多,於是決定開網店。我們售賣的是活蟹,顧客在家裡只要清蒸就能享受一頓和上餐館一樣的大閘蟹饗宴,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環境氛圍氣氛,但價格可以便宜多達60%。」
不過謝志豪發現這些年下來面對越來越多競爭。尤其是疫情之下堂食受到限制時,大閘蟹網店紛紛冒起,競爭變得很激烈。然而,網絡生意不易經營,他留意到有的不久後就撤出了,但陸續也有新競爭者出現。
「這幾年大約增加了5倍,目前應該有約20家。」
Le Petit Butchery網絡食材購物平台約3年前在疫情下成立,創辦人黃詩怡同樣也觀察到本地的大閘蟹市場正在擴大。
大閘蟹由於需要生長在秋後冰涼的江蘇水域如陽澄湖、太湖等才能養得夠肥美鮮甜,因此價格和進口量等都會受到天氣、空運費、物流費和整體需求等影響。然而隨著網絡市場競爭提高,受訪業者表示就算成本漲也得儘量吸納,儘量控制售價漲幅。

有業者表示,近年網售大閘蟹競爭變得更激烈。 (Hairy Crab at Home提供)
避免買到贗品
找有口碑商家購買
謝志豪近日從供應商處聽聞今年太湖天氣難測,進口價可能會漲15%至20%,但他們不會完全將增幅轉嫁顧客。黃詩怡則表示距離月底中秋還有一些時間,目前還不清楚屆時進口價會是如何,但若增幅不會太多就會吸納不漲價。
他說,同行不時會聽到有消費者以超低優惠價從其他平台買到贗品的傳聞,輕則只是買到與標明的出產地不符的大閘蟹,又或是口感不佳的螃蟹,重則導致腹瀉等食物中毒現象。
「我會勸請公眾如要買,最好還是選在市場上至少已有幾年,已建立一些口碑的商家。另外,我們這類網商的售價,250克的公蟹或200克的母蟹每隻約60至65元(206至223令吉)。如果有網店聲稱一隻大閘蟹只賣15元(51令吉),那要小心。一句老話:如果聽起來好得令人難以置信,那很可能就不是真的。」
黃詩怡則提醒消費者,務必在收貨時確保螃蟹還是活的,也儘量不要存放太久,最好即日蒸煮即日享用。消費者也應該在下單前查閱網上的評價,選擇向口碑和信譽良好的網商購買。
同樂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長周家萌透露,旗下餐館首批太湖大閘蟹估計本月19日就會運抵本地,相信本地食客月底前就能吃得到。莆田餐飲集團新加坡區域長彭燕妮則表示,其餐館料中秋節過後才會推出大閘蟹,目前價格待定。
不過周家萌說,愛吃大閘蟹的食客或不應該心急,要吃上肥美鮮甜的螃蟹可能值得再等一等。
「中秋過後湖水足夠冰涼,這些螃蟹才會養得又肥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