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打工仔,相信大家的腦海里都曾閃過這樣的想法:
「如果我老爸是有錢人就好了……」
電影和劇集也是這樣演的啊,「高富帥」的男主角一定是含著金湯匙出生,一輩子受到命運之神眷顧。
不過,從瑞士銀行(UBS)昨天(12月5日)發布的《2024年億萬富翁報告》來看,現實未必如此。
新加坡今年有47位億萬富翁,其中66%是靠白手起家發家致富,只有34%是「富二代」。
全球2682位億萬富翁中,則有1877位是白手起家,占近七成。
新加坡億萬富翁人數 亞太區高居第四
顧名思義,「億萬富翁」指的是個人財富(包括金融及實體資產)扣除債務後,身家超過10億美元(約13.4億新元)的有錢人。

說不定在路上跟你擦肩而過的人就是個「隱形富豪」。(聯合早報)
瑞銀的這份報告,針對過去十年全球超過2500位億萬富翁的總財富進行分析。
報告指出,新加坡47位億萬富翁今年的總財富高達1555億美元(約2084億新元),相較於去年41位億萬富翁的1358億美元,增加了14.5%。
多虧有這47位億萬富翁,新加坡在亞太區才能與台灣並列第四:
第一名:中國大陸(427位)
第二名:印度(185位)
第三名:香港(74位)
第四名:新加坡、台灣(47位)
第六名:澳大利亞(43位)
第七名:日本(39位)
第八名:韓國(38位)
第九名:印度尼西亞(28位)
第十名:泰國(26位)
至於全球第一,毫無懸念,當然是美國啦!
美國今年有835位億萬富翁,總財富達5.8萬億美元(約7.8萬億新元),占全球億萬富翁財富總額超過四成。
試想想,印度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僅有185位億萬富翁。
新加坡這個住著604萬人的彈丸小島,卻有47位億萬富翁。看來新加坡真是鴻商富賈的風水寶地啊!
雖然瑞銀的報告沒有列出這47位億萬富翁的名字,但根據財經雜誌《福布斯》(Forbes)今年9月公布的《2024年新加坡50大富豪榜》,肯定少不了這幾位:
薩維林 Eduardo Saverin(Meta Platforms聯合創辦人,身家290億美元)
黃志祥與黃志達兄弟(房地產公司遠東機構掌門人,身家144億美元)
李西廷(深圳邁瑞醫療創始人兼董事長,身家134億美元)
張勇(海底撈創始人,身家49億美元)
從小愛打電子遊戲 長大打造遊戲王國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戰略客戶主管卡瓦里(Benjamin Cavalli)告訴《海峽時報》,按行業來看,引領億萬富翁財富增長的是科技業,其次是房地產、零售與金融服務業。
無獨有偶,新加坡最年輕的兩位億萬富翁也是從科技業出身,白手起家。
2007年,李小冬從中國天津初來新加坡發展時,身上沒有多少積蓄,還欠了10萬新元的學生貸款,只能與妻子住在布萊德路(Braddell Road)三房式組屋的一個房間。

2007年,初來乍到的李小冬還是個熱愛電子遊戲,卻一無所有的小伙子。(聯合早報)
17年後的今天,他所創辦的冬海集團(Sea)已成為市值最大的新加坡公司,旗下業務包括電商平台蝦皮(Shopee)、電子遊戲平台Garena以及數碼金融服務SeaMoney。
三年的冠病疫情摧毀了許多公司,但冬海集團卻在危機中找到商機,業務需求節節高升。
現為新加坡公民的李小冬(46歲),身價已高達50億美元(約67億新元)。
他曾在接受亞洲新聞台訪問時直言:
「是新加坡讓我找到合作夥伴,成功邁向世界。沒有新加坡,就沒有冬海集團。」

如今的李小冬,已是身價50億美元的冬海集團創辦人。(商業時報)
同為46歲的陳民亮,從小也是個電玩迷,考試常常不及格,還差點留級。
他卻能一路從萊佛士書院、華中初級學院,打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律系畢業。
當了幾年律師仍不「過癮」,陳民亮決定在2015年成立電玩器材品牌「雷蛇」(Razer),生產遊戲玩家所需的硬體和軟體。

愛玩電子遊戲的蟻粉,肯定用過雷蛇的產品。(聯合早報)
他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曾坦言,當初投入電玩行業,並未考慮這一行能否賺錢,也沒想過雷蛇的成功會為他帶來巨大財富。
如今,雷蛇的遊戲軟體平台用戶已超過2億,也讓陳民亮的身家漲至13億美元(約17億新元)。
「身處新加坡,本身就已經是很大的優勢,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拓展到區域或國際。新加坡人要有自信,我們一點都不比國際人才遜色。」

陳民亮的「左右護法」就是這兩條「雷蛇」。(聯合早報)
這兩個勵志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呢?
別再阻止孩子打遊戲了,他以後也可能是個億萬富翁!(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