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陽光斜斜灑進車窗
家長們一手摟緊懷裡的寶貝
一手抓著扶手隨車身輕輕搖晃
在這溫馨的日常場景里
竟藏著未被察覺的危機?
新加坡一名60多歲的女士
就經歷過此類事件......
案件經過
2022年,新加坡一名60多歲的女士Nga起訴巴士司機和SBS Transit。Nga指出,車長因疏忽導致她跌倒並要求賠償。Nga聲稱,司機在她尚未完全登上雙層巴士上層時便啟動車輛,導致她失去平衡摔倒。她還指控司機在駕駛過程中單手操控方向盤,導致車輛顛簸,進一步加劇了她的摔倒風險。

圖源:法院文件
但司機否認了所有指控,表示自己在駕駛過程中始終注意安全,且車輛啟動和停止時的操作均符合標準。SBS Transit也支持司機的說法,認為公司已盡到合理的安全義務。
法官分析與裁決
法官根據巴士內的監控錄像指出,Nga在登上樓梯時確實踩空了一級台階,導致失去平衡摔倒。錄像還顯示,車輛啟動時並未出現明顯的顛簸,其他乘客也未受到影響。

法官認為,司機在駕駛過程中短暫使用單手操控方向盤並未違反注意義務,尤其是在沒有其他車輛干擾的情況下。此外,司機在回答乘客關於路線的詢問時,並未分散注意力。儘管Nga年事已高,但她並未表現出需要特殊照顧的「弱勢群體」特徵。她自稱身體健康,且未向司機提出任何特殊需求。法官最終裁定,司機和SBS Transit均未違反注意義務,駁回了Nga的索賠請求。

圖源:法院文件
這起案件是一次法律裁決
也是對公共運輸安全的一次深刻反思
無論是運營方還是乘客
都應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關注安全問題
辣媽在此提供安全帶娃出行攻略
一起來看看叭~
攜娃乘坐巴士注意事項
不少家長都遭遇過這樣的窘境
乘巴士時孩子過於活潑
自己卻束手無策難以駕馭
但是乘坐巴士易出現一些意外情況
辣媽在此提供帶娃坐巴士生存指南!
5招讓寶貝們穩如泰山!

等車不撒手,做個「盯梢」達人
公交站台堪比「野生動物園」——孩子一鬆手就可能追蝴蝶、撿石子,甚至模仿孫悟空翻護欄!牽住娃的手腕(別牽手指,容易脫手)
上下車順序:娃先上,家長殿後
上車時讓孩子走在前面(防車門夾娃)下車時自己先探路(觀察後方車輛)
車上安全三件套:抓、坐、盯
抓扶手:教孩子雙手抓立柱或椅背(比拉吊環更穩)
坐後排:避開前輪顛簸區,雙層巴士優選下層(減少爬樓梯風險)
盯行李:嬰兒車必須鎖剎車!隨身包放腳下
禁止危險動作
禁止探頭看風景
禁止車上吃零食:可以防噎嗆+防弄髒座椅
禁止追逐打鬧:可以掏出便攜拼圖/繪本,瞬間切換安靜模式
提前與司機溝通
遇到急剎別慌!提前教孩子,抓緊扶手扎馬步!
雙層巴士上樓梯?等車停穩再行動,必要時請司機稍等5秒(禮貌溝通更有效)
在巴士上受傷該怎麼處理?
如果家長或小朋友
在新加坡的巴士上不小心受傷了
別慌!
一步一步來,輕鬆搞定!

▷先確保安全
如果傷得有點嚴重,趕緊撥叫救護車,別猶豫!如果只是小磕碰,先找個安全的地方坐下來,別讓情況變得更糟。
▷告訴巴士司機
馬上跟司機或工作人員說一聲,讓他們知道發生了什麼,順便看看他們能不能幫忙記錄一下。如果司機沒反應,記得記下班次、車牌號和事發時間,方便以後跟進。
▷拍點照片留證據
拿出手機,拍幾張現場照片,受傷的地方、巴士內外都拍一下,留個底。 如果有目擊者,禮貌地問問他們的聯繫方式,萬一以後需要呢。
▷去看醫生
就算覺得傷得不重,也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圖個安心!別忘了拿好醫療記錄。
▷聯繫巴士公司
給巴士公司打個電話,告訴他們發生了什麼,順便要一份事故報告。
▷報警(如果有必要)
如果情況比較嚴重,或者有糾紛,打 電話報警。
▷聯繫保險公司
如果有旅遊保險或者意外險,趕緊聯繫保險公司,問問怎麼理賠。
▷保留所有記錄
所有的醫療報告、事故記錄、溝通記錄都好好保存,說不定以後用得上。
辣媽在此提醒各位家長!
帶娃出行,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雖然新加坡的公共運輸系統便捷和安全
但我們還是要多留個心眼
時刻關注孩子的安全
無論是坐巴士、地鐵,還是其他交通工具
牽好孩子的手、看好周圍的環境
才能讓出行更加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