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被裁員的新加坡人 有多少能順利重返職場

2020年09月09日   •   1萬次閱讀

作者:陳可揚

今年首個季度被裁退的本地居民當中,有39%在第二個季度結束前就找到新工作重返職場,這個比率相較2018年的47%少了八個百分點。

人力部今年6月曾向2160名本地居民了解他們首季度被裁後求職的情況。當局昨天公布第四份就業情況報告時,就以此說明企業雖然面對冠病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但仍然進行招聘活動,只不過步伐有所放緩。

人力部長楊莉明在記者會上指出,相比兩年前的調查,在一個季度之內找到新工作的被裁本地居民比率並沒有太顯著的減幅,「是有所減少,但不是斷崖式下跌」。

相比兩年前的調查,在一個季度內找到新工作的被裁新加坡本地居民比率沒有太顯著的減幅。(檔案照)

她說,今年被裁的員工是在病毒阻斷措施實行期間覓職的,當時的就業市場非常疲弱,許多商業活動也都中斷了,但他們仍能找到工作重返職場,而就算是2018年經濟前景非常樂觀,被裁退的員工也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找到工作。

「現在還有一些企業進行招聘,沒有完全中斷,相對來說令人鼓舞。」

人力部的調查結果也顯示,雖然招聘情緒低落,成功重返職場的被裁者當中有七成只花了一個月就找到新的工作,也有六成的薪金減幅也少於5%。

此外,成功重返職場的被裁退本地居民,有53%藉助了可轉移到新領域的技能,在不同的行業中找到新的職業跑道。

三四十歲白領找到新工作機率較高

三四十歲白領員工找到新工作機率較高,當局預計新推出的招聘獎勵計劃能促成更多被裁者重新就業。(檔案照)

人力部也發現三四十歲白領員工找到新工作的機率比較高,當局也預計政府新推出的招聘獎勵計劃,將能夠促成更多被裁者重新就業。

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傑在上個月的部長聲明中宣布推出總值10億元的招聘獎勵計劃,鼓勵僱主聘用本地人。

人力部也在文告中指出,當局意識到企業雖然盡了最大努力,而僱傭補貼計劃及招聘獎勵計劃覆蓋面非常廣,但也有一些僱主須調整業務以保持生存能力,其中包括進行裁員。

人力部說:「政府將採取積極的措施,確保被裁退的員工能夠迅速地找到替代的職業。」

楊莉明(左)及貿工部長陳振聲(右)昨天在濱海灣金沙了解為安全重啟會展與獎勵旅遊活動所做的準備(貿工部)

昨天的記者會在濱海灣金沙新設立的混合活動演播室通過視訊舉行。楊莉明指出,旅遊業長久以來都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半年的招聘雖然減少了,但該行業正努力適應新常態,開發新的增長空間。

她透露,今年4月至7月間,超過900人藉助勞動力發展局的計劃在旅遊業找到新的工作,其中接近九成是中途轉業人士,大約一半超過40歲。

旅遊業領域的新工作包括會展策劃、系統分析、市場行銷等。

她指出,直到最近都有好多人覺得旅遊業現在沒有新的就業機會,但這個領域眼下其實有很多有趣的發展前景。

「我希望求職者能夠保持心境開放,藉助現有的機會和援助,讓自己重振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