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就隨意聊聊新加坡美食了,兩年多次往返簽證說走就走很方便,但這個迷你國家我已經有種玩膩的疲憊感了,支撐我一次又一次去的原因一是因為看望老友Pammi,另一原因就是美食。就像pammi說我,該玩的都玩過了,就還剩下一大堆美食沒吃了。
之前也寫過不少關於新加坡的文章,可直接點進去看:



odette | 2019亞洲排名第一的餐廳,萬萬沒想到我是喝醉跑去吃的

先從大排檔說起好了,首先要說的是位於市中心的Hong Lim巴剎(芳林巴剎),一個實打實的大排檔,兩層樓幾十家各式各樣的攤檔都有,一到中午就人滿為患。一直以來我都誤以為這兒已經淪為遊客地,畢竟出了好幾家米其林必比登店名氣大到不行,結果連續三天過來吃東西,自己觀察發現大多客人都是本地街坊鄰居,和附近寫字樓的白領。今年第一次來就選了幾家最火爆,排隊最厲害的吃,大華肉脞面、歐南園炒粿條面、馳名結霜橋三輪車叻沙。
其中大華肉脞面和旁邊的炒粿條可以說是HongLim裡面生意最好的兩家了吧,不過我上午十點過來的前面只排了幾個人很舒心。面都是一碗一碗煮,點了6塊錢最小份的面加了辣,內容有豬肝豬肉丸豬肉還有兩個雲吞,落料十足,麵條是鹼面,呈黃色,口感和廣東的竹升面很相似。調味很棒,干拌的,非常香。配的肉糜湯鮮,是那種完全沒有味精味道的鮮。








第二家我吃的是馳名結霜橋三輪車叻沙,叻沙作為本人最愛的東南亞美食之一,前些年一年幾次的往馬來西亞跑自然也是吃了不少。好久沒去大馬了這次來鄰國新加坡還是要吃一頓了叻沙解解饞。它家叻沙完全沒毛病,椰漿味十足但並不膩,魚蛋和、蝦、魚豆腐等輔料落料十足,放點辣醬,口味的層次很豐富。




歐南園炒粿條面排的隊伍比對面肉脞面還長,我學聰明了早上十點準時到。老闆人超級和善。炒粿條調味除了醬油好用了芝麻醬,恰到好處一點不甜膩,也不會太搶味,裡面加了血蛤啊,簡直就是心頭好,短胖的豆芽嘎嘣脆,這一盤簡直就是完美組合,吃完一天都可以保持好心情,加點辣會更好吃。南洋風味的辣椒我一直蠻喜歡,有種獨特的香料味。





除了這幾家名氣很大的,兩層樓的芳林巴剎還有一堆老字號,來日方長可慢慢吃。



海南雞飯也是到新加坡必吃的平價美食之一,這回我去了松發肉骨茶旁邊的中峇魯海南起骨雞飯店。旁邊松發這麼多年了依舊排隊,倒是沒想到如此好吃的一家海南雞飯居然空空蕩蕩只有幾桌,只收現金。
點了招牌雞飯和一盤豆芽,雞和飯是分開的,這雞有去骨很嫩氣,精髓在於給的一小碟辣醬,太香了。米飯是椰漿飯,飯應該是蒸的,沒什麼米香味,椰漿味倒是濃郁,粒粒分明。豆芽炒雞好吃,這邊都是短胖的小豆芽,白水煮了之後淋上醬汁,放了小魚乾,嘎嘣脆。配了雞湯,胡椒味蠻重。薏米水也是必備。




大排檔就這些了,第五家想說的是一家名叫Il Fiore意餐酒吧裡面的炒米飯,出奇的好吃,醬油調味恰到好處,火候也把握的很好,這樣一盤乾癟癟的米粉能炒出每條不粘且入味。以我的尿性在酒吧就忍不住想喝一杯,whisky sour配米粉的滋味真棒。



第六家是pammi帶我去的專門吃海膽的餐廳,叫Uni gallery,我倆中午過來點的定食。新加坡吃日料算貴,同等價位品質的話上海會更勝一籌,畢竟地理位置占優勢。比如一份兩種海膽拼鮭魚子的丼55新幣,保證了是活海膽。但午市這價錢在上海已經可以吃到很好的日料啦。一人份的生魚片總共6片,38新幣沒記錯的話,其中有一片肥膩的藍鰭金槍魚大腹。不過定食的配菜裡面有shirako還蠻意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