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打靈再也18日訊)大馬醫藥研究機構(IMR)早前證實,大馬出現擁有強10倍感染力的D614G突變冠狀病毒,對此新加坡專家指這項研究毫無科學根據。
衛生總監丹斯里諾希山上周五表示,研究發現D614G突變擁有10倍更強的感染力,如果是經由「超級傳播者」散播出去,更容易傳染人。他也提醒,科學家是在今年7月發現到D614G突變冠病毒株,這可能導致現有的疫苗研究對這次突變無效。
不過,杜克-國大醫學學院新興傳染病重點研究項目主任王林發教授指出,目前沒有「真實的科學數據」可以證明D614G具有更強感染力,「更不用說十倍了」。
王林發教授是在接受《海峽時報》採訪時,如是指出。
她也說,在菲律賓也發現了這種病毒變體,但並不意味著它更容易傳播。
該項目副主任黃英勇教授則指出,這種突變病毒絕對不會影響疫苗成效,「因為疫苗會產生與病毒刺突蛋白許多不同部分結合的抗體,而不僅限於突變位點。」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感染病及流行病學家許麗陽副教授說,這種突變自2月以來就一直不斷傳播。,且在2月至7月之間發生超過100次突變。
另外,新加坡科學、技術及研究局生物信息學研究所副執行主任塞巴斯蒂安博士也指出,突變是病毒進化的自然步驟。
他預計病毒會繼續變異,「我們不必驚慌。」
「突變不一定意味著增強毒性,反而可能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目前,各國專家仍在爭論D614G是否更容易傳播。
D614G突變毒株
年7月3日,美國杜克人類疫苗研究所和外科系,以及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在科學期刊《Cell》發表最新研究結果,發現D614G突變毒株已經成為全球大流行中最普遍的毒株。
攜帶D614G突變毒株的病例是在今年2月被發現,最早出現變異的是在歐洲,之後逐漸擴散到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和亞洲,經過4個多月的傳播,已經成為了主要的傳播病毒。
D614G突變指的是,冠病病原體「SARS-CoV-2」的棘蛋白(S protein)的基因中,單一核苷酸突變,基於棘蛋白的變化,改變了其結構、性質和活力,讓病毒更容易入侵人體細胞,使得D614G突變毒株更具感染力。
儘管目前已證實,D614G的感染力更強更高,但尚未有證據顯示其引發病症的毒力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