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CHARTING SINGAPORE『S LOW-CARBON AND CLIMATE RESILIENTFUTURE》
不斷更新的綠色建築總藍圖 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激勵措施的出台,促使新加坡向更可持續、低碳的環境過渡。2006年, 新加坡建設局推出綠色建築總藍圖,以法律法規和激勵措施相結合的方式,推動建築行業向綠色建築新標準靠攏。從鼓勵對新建建築進行綠化,到將既有建築納入綠色環保範圍,綠色建築總藍圖不斷更新。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新加坡提出超低能耗計劃,鼓勵使用最先進的節能建築解決方案,如物聯網智能能源管理系統、大數據分析和先進傳感器等。
五、家庭策略
新加坡希望通過調整市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模式,節省更多能源。
提升家電產品能效,樹立低碳意識
1. 新加坡政府也推出了強制性能源標籤計劃,要求電器供應商為耗能家電貼上能源標籤,以幫助消費者掌握電器的能效情況。淘汰了市場上不符合最低能效要求的低效家電產品,提高了家用電器的平均能源效率。2018年,所有家庭通過使用更高效的家用電器節省的總能源估計約為2.7 億新元。
2. 推出了氣候友好型家庭計劃,在新加坡,所有居住在三室及以下住房的家庭都有機會獲得不同面值的優惠券用以購買相應的節能家庭產品。
3. 政府通過多個平台針對不同的受眾開展推廣活動,以提高居民的節能意識,例如「節能挑戰」等活動,鼓勵家庭形成節能習慣,減少能源消耗。
生態社區建設 淡濱尼是新加坡最早的生態小鎮,在淡濱尼通過垂直農場、食物回收等設施建設創建了一個社區循環生態系統,加強社區食物的供應能力。此外,還安裝了50多個低能耗數字生態板(Eco Boards),提供水和能源等使用信息,加強社區對生態資源使用的關注。

*圖片來源:https://www.foodiesg.com/archives/31916
綠色城鎮計劃 綠色城鎮計劃是一項為期10年的計劃,主要是通過太陽能應用、智能LED照明、雨水回收、停車場綠化、冷塗層等提升組屋的可持續性和宜居性。該計劃目標是到2030年將組屋能源消耗較2020年降低15%。

*圖片來源:《CHARTING SINGAPORE『S LOW-CARBON AND CLIMATE RESILIENTFUTURE》
六、廢物和水
廢物的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
新加坡以「3R」原則(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為核心,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生,並通過資源化處理儘量對垃圾進行循環利用。
1. 減少垃圾的總體數量。減少製造產品所需要的材料和包裝,從源頭上管控垃圾總量增長。自2007年到2019年,減少包裝生活垃圾上萬噸。
2. 用焚化減少垃圾體積。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新加坡國家環境局開始啟用4個焚化廠,通過焚化減少90%的垃圾體積。
3. 推動垃圾循環利用。除使用焚化技術使90%被燒掉的垃圾轉換成了電力外,新加坡政府還利用混凝土再生材料,使建築垃圾再循環率達 98%;利用電子垃圾的回收拆解,發展城市垃圾處理的新產業;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固廢處理的法律法規及質量標準,包括《環境保護和管理法》《環境公共健康(有毒工業廢棄物)管理條例》《環境公共健康(一般廢棄物收集)管理條例》等。這些法律法規對新加坡垃圾的收集及處理作了詳盡的說明與規定,有助於實現垃圾處理的規範化、科學化與可持續發展。
提升用水效率
1. 提升家庭用水效率:促進家庭節約用水,淘汰效率低下的供水設備,安裝智能電錶,鼓勵節約用水,減少漏水造成的水損失。
2. 減少海水淡化能源消耗:加大研究投資,探索淡化技術,新加坡目前海水淡化的能耗約為3.5千瓦時/立方米,未來目標是通過技術改進,在未來將能源消耗減少一半。
3. 提升工商業用水效率:通過逐步淘汰低效的用水配件,要求大耗水量工商企業提交用水效益管理計劃,加強節水知識分享,為節水企業提供節水基金等方法鼓勵工商企業節約用水。

*圖片來源:《CHARTING SINGAPORE『S LOW-CARBON AND CLIMATE RESILIENTFUTURE》
新加坡作為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國家之一,在人口密度極高、國家資源有限且極度依賴化石燃料的情況下,新加坡政府在建國初期就環境保護納入城市治理規劃之中。從新加坡面向碳中和的長期低排放戰略來看,為城市綠化、可持續生活和綠色經濟等方面梳理和制定明確目標,各領域、各行業均面臨著重大的變革。通過對能源策略、工業策略、交通策略、建築策略、家庭策略及廢物與水等六大策略的探討研究,為新加坡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出清晰的實施路徑,同時其低碳城市建設的先進經驗也為其他城市未來的低碳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圖片來源:新華社—城市之美 | 「花園城市」新加坡
內容來源:規劃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