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26日訊)由於傳統紙媒市場受數碼衝擊萎縮,加上華文媒體人才有限,面對越來越不利環境,創刊38年的《聯合晚報》將在今年底併入《新明日報》,結束38年的歷史。
《聯合早報》報導,整合後的《新明日報》除了每天繼續以貼近草根的社會和民生新聞服務市民,也會協助更多年長讀者邁向數碼化閱讀。
新報業媒體信託候任主席許文遠在受訪時,透露華文媒體集團屬下兩份夜間報紙的整合計劃。
《聯合晚報》將在12月24日出版最後一期,整合後的《新明日報》將在聖誕節報業假期後,26日以更多版面和內容同讀者見面。
他指出,數碼科技讓讀者對即時獲取新聞的需求越來越大,辦夜報的意義越來越小,幾乎所有其他國家的晚間報紙都相繼停刊熄燈。
許文遠說,雖然新報業媒體也承受著關閉晚間報紙的財務和資源壓力,「但我們知道,我們的夜報讀者在走向數碼化時面臨挑戰」。「他們需要指導來學習數碼化,也需要時間過渡。」
了解到仍有讀者有讀紙本報紙的習慣和需要,華文媒體集團決定整合資源,將屬下兩份夜報合併到新明的旗幟下,把晚報的資源和部分內容轉到新明。集中資源後的新明除繼續為夜報讀者服務,同時會手把手地指導年長者學習使用電子報等數碼工具,逐步也能享受數碼化閱讀的方便和樂趣。
許文遠說,公司也正在與報販,包括多年來在路邊擺攤販賣夜報的攤販密切溝通。「我們將努力把夜報合併對他們生計的影響降到最低。」
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受訪時說,考慮到兩個問題,一方面,新加坡本地華文媒體的人才有限,另一方面,紙版市場不斷萎縮,兩報內容的重複性又越來越高,因此不得不主動向許文遠主席提出,是時候合併兩報,整合資源。
「這樣,我們可以把部分晚報的記者和編輯調到新明,集中力量把《新明日報》做好。明年,這份由金庸先生和梁潤之先生創辦的市民報紙慶祝創刊55周年,讀者還是可以感覺到新明接地氣的特點沒有變。」
1983年3月15日,《星洲日報》與《南洋商報》正式合併,出版《聯合早報》與《聯合晚報》,為新加坡華文報發展寫下新篇章。《新明日報》則是在1967年由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和新加坡風油大王梁潤之合資創辦。
過去10餘年裡,兩大夜報經歷幾次大規模改組,包括兩報在2007年、2008年成立聯合新聞部;2017年底,華文媒體集團整合《聯合早報》《聯合晚報》和數碼部的採訪資源,成立新聞中心,負責為這兩份報紙和數碼平台提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