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惡臭、處理腐爛物清理血水,他們為往生者最後一次「搬家」

2021年07月07日   •   2萬次閱讀

遺物整理師在本地是個新興行業,他們不處理屍體,而是提供「身後清理服務」,到往生者最後的居所消毒、清除物件和潔凈空間。工作的挑戰在於必須面對難聞的氣味,狼藉且不堪入目的現場,接觸消毒清理用的化學物品……他們有時得以從遺物、居住環境等拼湊出往生者的故事。

遺物整理師和他們身邊的人如何看待這個心驚膽顫的行業?收拾清理陌生人最後的家,遺物整理師對生死又有什麼體悟?

葉耀安(中)的消毒公司提供各種清潔消毒服務,兩年前增加了「身後清理服務」,處理往生者最後的居所。團隊的遺物整理師包括惹穆丹(左)和郭嘉亨(右)。

對於他們,生命是一襲襲殘破舊衣裳,爬滿了蛆蟲。

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Move to Heaven)刻畫一名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徵(Asperger syndrome)的「創傷清理工」如何為無人知曉、無人理會的獨居亡者清理死亡現場,最後一次替他們整理人間的家,好安心「搬到天堂」。地上凝固的血水,滿屋的惡臭,屍體腐爛到滲透家具、地板、床褥並開始生蛆——這是孤身猝死者在人間的家最後的留痕。

《我》絲絲入扣的劇情和演出,將尊嚴與悲憫還予不堪入目的離逝,在短時間內掀起高討論度。隨著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多人獨居,「假如有天我孤身走了,留下的遺物誰來替我處理呢?」這個疑問著實縈繞獨居者心頭,百思不得其解。

「創傷清理工」在這部韓劇感性地稱為「遺物整理師」。它並不是為劇情杜撰出來的職業。這兩年本地開始有人從事這門行業,替獨居的往生者「搬最後一次家」。

本地屬新興行業

34歲的葉耀安(Andrew Yap)大約兩年前將「身後清理服務」(After-Death Cleaning Service)列入他的消毒公司Lumiair的服務範圍。在「黴菌檢查與潔凈」「冠狀病毒消毒」「惡臭消除」「水毀清理」「火災毀壞清理與修復」等服務項目中,「身後清理服務」的確較為醒目。葉耀安說:「兩年前,我們接到第一通要求『身後清理服務』的電話。考慮到該有的消毒藥水、清潔器材我們都有,於是便接下案子。」

葉耀安是Lumiair創辦人,提供本地少有的身後清理服務,為逝者整理人間最後的家,讓他們安心「搬到」另一個世界。

這個行業在本地還很新,國家環境局仍未有管制條規,行內目前也沒專業證書。葉耀安與團隊都是靠從外國取得的專業資料,加上本身對消毒的專業知識,擬定為往生者居所消毒清理的程序。他說:「以往,大部分接下『身後清理服務』的都是清潔公司。但考慮到清潔工人的感受,不是所有公司都肯接。更重要的是,有些往生者在屋內死了一段時間後才被發現,高度腐爛的屍體遺留在室內和空氣中的生物危害物質不是普通的清理法能徹底、安全地清除掉的。」

清理往生者的住家畢竟是為了讓下一個入住的人住得安心安全,因此徹底消除生物危害物質是葉耀安與團隊的首要任務。在《我是遺物整理師》里,從事遺物整理的少年解釋:「人體60%由水組成。人死後溢出的腐爛物由血液、脂肪、死去的細胞和體液等凝結而成。」劇中遺漏的信息是:這些體液可能帶有肝炎、愛之病、冠病等血源性病原體(blood-borne pathogen)和病毒,必須儘快地徹底清除。除了體液,身體腐爛的過程也會將有危害物質的氣體釋放到空氣中。

進入往生者住家處理遺物前,遺物整理師必須全副武裝,包括穿上防護衣,宛如抗疫的前線醫務人員。

無法消毒的物件都得放入列為「生物危害物質」的袋子封好再丟棄。

裝備與清理程序

和韓劇不一樣的是,《我》戲裡的人物有時戴個鴨舌帽,穿件連身工人服就進入現場開工,葉耀安的團隊在進入清理現場前必須全副武裝,從頭到腳都穿上防護衣,戴上蓋著整張臉的面罩、口罩,跟目前的抗疫前線人員沒兩樣。

葉耀安透露,清理過程大致上分成消毒、清除物件和潔凈空間三個階段。他們首先會用工業級的臭氧空氣消毒器、空氣洗滌機(air scrubber)和紫外線消毒燈做一輪消毒、除臭後,團隊才入屋將無法消毒或潔凈的遺物如被褥、地毯等打包、封袋、移除。

之後,會用廣譜消毒潔凈藥水(broad-spectrum chemical)清除腐爛物、體液等。這些儀器都是從外國引進,一些過大,裝不上卡車或電梯的器材,曾在理工學院修讀機械工程的葉耀安甚至自己動手改裝。他說,在本地使用這麼專業的儀器清理往生者遺居,他相信目前他們是唯一一家。

進入往生者的住家之前,遺物整理師的首要任務是用臭氧空氣消毒器、空氣洗滌機等工業級專業儀器為屋內消毒、殺菌。 所使用的工業級海綿拖把、水桶和防護衣,在清理完畢後都會丟棄,不會重複使用,以防交叉感染。面罩則丟掉裡頭的濾片後,送去消毒。葉耀安說:「因此每一次清理都會投入一定的費用。」

他的團隊至今已處理了四五十個「身後清理服務」,但這隻占了總業務的5%而已。他說:「有時一整個月都沒,但上個月幾乎每隔一天就有一個,情況無法預料。」他們目前僅接過一個命案現場的案子,也有上吊和自殺身亡的,95%都是自然死亡的獨居老人。家屬透過警方、社工或上網搜索聯繫他們。發生命案的現場在警方搜集完證據後才能進入清理。即使是住在租賃組屋的老人過世後,家屬也得徹底清理後,才能把屋子交還給建屋局。

室內殘留各種氣體,或含生物危害物質,加上消毒用的化學物質,因此遺物整理師必須戴上面罩和口罩以保護自身的安全。

遺物整理師化恐懼為同情與憐憫

遺物整理師在消毒、潔凈、清除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往生者的貼身物品,宛如密集、飛速地見證他們生前的人生走馬燈,即使再客觀、再抽離,也難免會牽動、觸動到一絲情感。不管是在戲裡或是現實,都是如此。他們都是陌生人,一方尚在人間,另一方則已到另一個世界,但那一刻,他們奇異地靠近。

遺物整理師用廣譜消毒潔凈藥水清除血液、腐爛物、體液等。用來清理的拖把過後將丟棄,不能重複使用。(註:示意圖中的「血液」是用番茄醬模擬的。)

與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相似,本地擔任「遺物整理師」者都很年輕。葉耀安的Lumiair團隊有12人,其中參與「身後清理服務」的員工大部分是二三十歲,只有一人是50多歲。清理工作都交給團隊的專人,葉耀安無須親手打理,但一些特殊情況仍需要他亮相。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清理命案現場,等到警方搜證完畢,家屬通知他們去清理時,血跡已乾涸,他說:「凝固了的血腥味帶著極重的金屬味,聞過一次,那味道就深深烙印在腦海里,永生難忘。」

為保護客戶隱私,葉耀安不讓我們跟拍,而是在一名同事家模擬死亡現場,帶上他們的專業儀器、消毒清洗物質示範清理過程。 記者在現場專訪兩名遺物整理師——郭嘉亨(Milton Kwok,31歲)是與葉耀安一同研究和擬定消毒、清理程序的;惹穆丹(Mohamed Ramdan bin Jamaludin,27歲)則專門負責現場的清理工作。

郭嘉亨:不受死亡現場影響

郭嘉亨認為往生者已無法清理自己的家,他的工作是幫忙他們清理和處理遺物。

郭嘉亨認為往生者已無法清理自己的家,他的工作是幫忙他們清理和處理遺物。 郭嘉亨的職務比較屬於業務運作。通常接到身後清理的案子後,熟悉消毒、清理程序的他會到現場巡視,擬出清理細節。 他說:「雖然都是清理和消毒,但命案現場和獨居猝死的情況稍有不同。命案剛發生後,血跡在幾天內還未完全乾硬,味道沒那麼重。我們處理過一個夫妻糾紛造成的命案現場,由於現場發生過掙扎,血跡擴散度較廣,除了濺到牆上還滲透地板,場面比較髒亂,清理起來比較有難度,也需要更長的時間。

「在家猝死的獨居者通常在兩三個星期,甚至一個月後,屍體腐爛發出惡臭才被鄰居發現。當遺體腐爛物滲透床褥、沙發,我們就必須馬上處理,將它們封好,掩蓋惡臭後,才移出現場。我記得有個個案因死亡過久,床褥已吸飽了血水、腐爛物等,無法被吸收的體液溢到地板,並滲入地板,那就比較難清理得很徹底。」

郭嘉亨在民防部隊服役時,擔任消防工作,曾經接觸過死亡和自殺現場。他說:「因為沒有接觸過,剛開始時,會很好奇。」或許因為如此,他談到身後清理工作時異常平靜、淡定:「我不會受死亡現場影響。」倘若要處理屍體,這道門檻或許會比較難跨越。他說,一般情況是清理人員抵達現場時,屍體都已移走,若是命案,警方也只有在完成搜證後才讓家人通知他們前去清理,「我們只是清理一個有污漬的空間。」

乾涸的血液和遺體腐爛物可能帶有肝炎、愛之病、冠病等血源性病原體和病毒,必須儘快地徹底清除。(註:示意圖中的「血液」是用番茄醬模擬的。)

郭嘉亨的妻子在結婚前已知道他的工作性質,但家人卻對他的工作不甚了解。他說,因為在公司也處理其他性質的消毒和清理,所涉及的還包括全民關注的冠狀病毒,因此也沒特別向家人提起身後清理的工作。他說:「這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的家人思想也很開放,所以我個人並沒有特別難以跨過的地方,或來自家人的困擾。」

受訪前,郭嘉亨沒看過,也沒聽過《我是遺物整理師》這部劇,但他對這份工作的想法卻與戲裡的一句台詞不謀而合:「我們沒做什麼虧心事,進入往生者的屋子也是毫無惡意的。他們走了,已經無法清理自己的家,我們是來幫忙他們清理和處理遺物的。」

惹穆丹:提醒自己要堅強

惹穆丹的體驗跟郭嘉亨有些許不同。他雖然也曾在民防部隊服役,但三年前加入Lumiair後,第一次進入一名自然死亡的老人的家時,心裡還是毛毛的。他說:「我蠻害怕的,內心極度抗拒。當時我妻子懷孕,根據我們的信仰,處理死亡相關的事對肚子裡的小生命不太好,我就先處理其他與死亡無關的職務。孩子呱呱落地後,我才跟老闆要求再讓我嘗試。」

惹穆丹在處理往生者的遺物時會「睹物思人」,恍如見證他們的人生。 他現在是公司主要負責身後清理服務的專人。腐爛物所發出的惡臭比死老鼠還要強好幾倍。剛開始,惹穆丹嗅了老想作嘔,但再難克服也得克服。用來除臭和消毒的臭氧也讓他呼吸困難,「這種臭氧其實會阻塞肺部,長久吸入,對人體有害。穿上防護衣和戴上覆蓋整張臉的面罩、口罩後比較安全,我現在已漸漸習慣與臭氧共處了。」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8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