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賜福在單位外整理雜物,走廊和電梯外的空間可見大批雜物堆積。(取自早報網)
(新加坡訊)6年前住家曾發生火患,老漢卻改不了愛囤積的習慣,走廊和電梯外的空間都塞了許多物品。有鄰居擔心火災隱患,一年內至少5次向市鎮會投訴,但老漢被指每次都在市鎮會人員上門沒多久又故態復萌。
《聯合早報》報道,2017年7月29日晚上7時許,海格路第4座組屋11樓的一個三房式單位發生一起大火,一對小兄妹當時在屋內,鄰居破門救出5歲男孩,男孩的母親隨後趕到,也冒險沖入單位救出4歲女兒。
當時有鄰居反映男屋主,即小兄妹的祖父有收集舊貨的習慣。然而,一場大火卻改不了他的習慣,他事發後仍持續堆積物品,有鄰居就此向市鎮會投訴。
記者昨日走訪組屋時,正好碰到在走廊外整理雜物的屋主洪賜福(83歲)。
洪賜福目前跟小兒子同住,小兒子與妻子離婚後,前妻和兩個孩子已搬回娘家。火患發生後,有好心人出錢幫忙裝修房子。
行動不便又重聽 九旬夫婦困火場
當了約38年德士司機的洪賜福說,他退休後閒來無事就會在組屋附近走走,看到人家丟棄的花盆、碗碟和桶等就會撿回家。「這些物品還能使用,扔了可惜,拿回家搞不好哪一天會用上,也可以送給朋友。」

居民擔心有易燃物品,存在火災隱患。(取自早報網)
據記者觀察,洪賜福的單位走廊擺放了大魚缸、一個桶內裝了很多碗碟、兩個大鐵架擺放物品、鳥籠,還有很多盆栽,就連屋內客廳也被擠滿物品,只留下一個狹小的走道。
他說,市鎮會人員多次上門提醒,他已經清理不必要的物品,但有時看到一些「有用」的物品又會想要拾回家。「我現在已經儘量清理了,走廊也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讓人安全走過。」
住在隔壁的李碧瀅(45歲,行政人員)告訴記者,她去年5月剛搬來,就看到洪賜福把各種物品塞滿整個走廊和電梯外的空間,甚至有沙發、桌子和櫥櫃等大型物件。
「我們只有這個樓梯可以下樓,如果發生火患,這些物品卻擋在那裡,我們要怎樣疏散到樓下?」
除了物品擋道,李碧瀅也擔心有易燃物品,存在火災隱患,還有那些花盆也會積水滋生蚊子和其他蟲子,存在很多衛生問題,她為此前後至少5次向市鎮會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