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版新加坡護照的故事

王加祿光緒護照 簽發者張弼士
清朝版新加坡護照你見過嗎?這份護照的規格,及護照主人在海外奮鬥和對祖國的貢獻情懷,內容的含義,更是漳州人下南洋在海外奮鬥的一個見證。
根據了解,在清朝中葉之前,中國並沒有「護照」的概念。新加坡是中國在海外設置領事的第一個地方。
在護照正頁右側粗字標明「代理新嘉坡兼轄海門等處總領事府張」,原來這個張字即是中國葡萄酒工業化生產的先驅者,張裕公司創始人張弼士。於1894年由駐檳榔嶼副領事升任代理新嘉坡兼轄海門等處總領事(新嘉坡即新加坡,海門即英屬海峽殖民地)。這份護照是張弼士擔任駐新加坡總領事的重要物證,也比一般文獻更有價值。到目前只發現到這件,非常珍貴!另護照上手寫的"初六"二字,也是張弼士新發現的手跡,張弼士早年主要在雅加達和蘇門答臘一帶活動,後期主要在檳榔嶼和新加坡。
這份護照的持有人是南洋愛國僑領王加祿,早年間在南洋創辦菸草公司、開辦銀行,1892年,被荷屬東印度殖民當局先後委任為"雷珍蘭"、"甲必丹"(Kapitein,管理一個區域的華人領袖,意稱首領),也先後獲得清政府"監生州同"、"正五品同知"職銜。曾任安班瀾中華商務總會正總理、在南洋華人社會中享有崇高的聲望。
2017年6月,王加祿個人檔案被漳州市檔案館評為首屆珍貴檔案名錄。2018年1月,此份護照原件1:1複製品先後被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漳浦縣檔案館、漳州市檔案館-實物檔案展館收藏。2019年2月,護照也被列入新加坡開埠200周年的國家級之一文物3D博物館收藏。2021年7月,護照1:1複製品又被廈門華僑博物院和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暨東南亞研究中心圖書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