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遲未決的「英國脫歐」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據英國《衛報》報道,英國最大的工業創新公司之一,戴森公司宣布將總部從英國遷移至新加坡,以滿足亞洲業務急劇增長的需求。

戴森的創始人和主席詹姆斯•戴森(圖源:谷歌圖庫)
戴森創始人躍升英國首富
戴森在亞洲有多火?看看它在中國的銷售記錄就明白:
去年,戴森卷髮棒在天貓首發,1秒鐘被搶光,還登上了天貓2018年100款最佳新品的美容儀器榜第一名。阿里巴巴也表示,其雙11期間部分暢銷產品就來自戴森,該公司的銷售額巨大。

戴森公司執行長吉姆·羅文表示,戴森是一家「全球科技公司」,96%的銷售額來自英國以外,而亞洲業務已經占到Dyson總利潤的50%,其中中國無疑占大頭。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戴森在中國市場營收增長244%,銷售額達到57億人民幣。接下來兩年,其在中國的增速仍保持在80%以上,年銷售額也已連續突破百億。
根據2017年的數據,戴森吸塵器已占據中國線下吸塵器市場的最大銷售額份額。再看吹風機,3000元的戴森吹風機一經上市就賣到斷貨,其品牌號召力和消費者購買慾望可見一斑。
戴森吹風機成網紅,網友對比戴森吹風機風力大小


詹姆斯·戴森本人也憑藉著這股「戴森」熱一舉登頂英國首富。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詹姆斯·戴森的個人財富增加了約30億美元,達到134億美元。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詹姆斯·戴森能夠成為英國首富,最該感謝中國女人。因為戴森產品雖然貴,價格是同行的10倍,卻經常在中國賣斷貨。
據了解,貴也是將戴森和其他同類品牌迅速區隔開來的手段之一。進入中國之初,戴森便謹慎選擇中高端商場作為合作對象,以求保證始終如一的高端形象。從而在中國創造了「越貴越好賣」的現象。

戴森產品展示(圖源:百度圖庫)
為什麼是新加坡?
戴森在離英國正式脫歐僅余兩個月之時宣布這一消息,立刻招致了許多斥責之聲。
此前,詹姆斯•戴森是曾公開表示,英國脫離歐盟會發展得更好,留歐派支持者因此對其展開了猛烈的抨擊,稱他「虛偽的令人震驚」。

英國女王在白金漢宮接見詹姆斯⋅戴森(圖源:路透社)
對此,戴森公司的執行長吉姆⋅羅文回應稱:「此舉(公司總部遷址)與英國脫歐或稅收無關,只是為了公司的未來能夠得到保障。」
吉姆·羅文強調,從收入角度看,過去幾年亞洲的增長機會正在加速。戴森正受益於中國、韓國和印度等市場的強勁增長。
另外,從生產角度來看,早在2003年戴森就已經不再在英國製造產品,現在其全部生產製造線均移向亞洲。
而在亞洲地區的布局中,尤以新加坡的實力最強。戴森早在11年前就進駐新加坡,成立了一個以研發為主的科技中心,目前戴森在新加坡擁有1100多名高級技術工人。

去年10月,戴森宣布在新加坡設立其首個電動車製造廠,該工廠於去年12月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竣工,2021年推出第一款成品。
這一舉動當時引發媒體與外界極大熱議,如今結合戴森總部遷移的動作來看,其在新加坡的大力布局確實早已可見端倪。
另外,從稅收方面來看,英國企業稅稅率為19%,新加坡則為17%,相比英國下降了2%。
而且從國際貿易來看,新加坡於去年10月與歐盟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但英國與歐盟的關係目前還不明朗。另一方面,新加坡也與中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這將為戴森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一定的便利性。
據了解,戴森CEO吉姆⋅羅文已經在新加坡工作,其他高管如首席法律官等也將加入。

戴森公司CEO吉姆·羅文(圖源:infoboard.de)
脫歐僵局 英企業爆出走潮
除了戴森的公司外,還有不少公司啟動應變計劃,以減輕英國一旦真的「硬脫歐」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
有182年歷史的鐵行輪船公司(P&O),已決定把旗下渡輪船隊改到其他地點註冊,今後改掛賽普勒斯旗幟。
專門出產豪華車的賓利車廠(Bentley)的行政總裁說,該公司已儲存了大量汽車零件備用。他形容脫歐計劃是「殺手」,威脅該公司的盈利能力。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月24日報道,荷蘭政府正在與超過250家設在英國的企業進行交流,希望在英國脫歐之後將它們吸引到荷蘭。
荷蘭外商投資局發言人米希爾·巴克赫伊曾說:「我們正在聯繫的可能遷至荷蘭的企業數量正在增加。2017年初是80家,2018年初是150家,而現在是超過250家。」
索尼是最新一家宣布將把其歐洲總部遷至荷蘭的公司。其競爭對手鬆下已經將其歐洲總部遷至阿姆斯特丹,兩家企業都稱,這不大可能對英國的就業產生大的影響。

索尼將其歐洲總部遷至荷蘭阿姆斯特丹(圖源:法新社)
報道稱,數個國家正試圖通過勸說設在英國的企業將它們的歐洲總部遷至歐洲大陸,以得到英國脫歐的紅利。法國已經確認要吸引多達50家企業,包括汽車和製藥業。
據安永稱,36%的英國金融服務企業正在考慮或已經敲定遷至另一個歐盟國家的計劃,銀行和經紀公司的這一比例是56%。都柏林、巴黎、法蘭克福和盧森堡是最受青睞的目的地。
荷蘭的官員們稱,將業務轉移至荷蘭的外資銀行可以避開荷蘭對獎金的限制。政府還為新來的工人提供大幅減稅措施。

英國工業聯合會總幹事卡羅琳·費爾貝恩說,索尼的舉措以及戴森本周決定將總部遷至新加坡都表明「企業多麼具有流動性」。
距離英國正式脫歐時間的臨近,首相特雷莎·梅的脫歐協議仍未獲得議會的批准。據報道,歐洲議會定於下周開會,展開程序辯論歐盟和英國於去年底所締結的脫歐協議。
時間愈來愈緊逼,英國能否防止無協議脫歐,將是其止住企業出走潮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