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家農場Sustenir Agriculture,推出完全在新加坡本地種植的草莓。

這家高科技垂農場採用環境控制農耕法,成功種植出原本在熱帶氣候難以生存的草莓。這款草莓200克售價12新,hmmm…好像和進口的草莓差不多啊

但是Sustenir Agriculture的創辦人表示,該農場主打高質量蔬果以及可持續性農業,在新加坡自產自銷不只免去長途運輸製造的碳足跡,也讓蔬果更新鮮,農場認為這讓自家草莓和同一價格水平的進口草莓相比,更有競爭力。

你知道嗎?除了草莓,新加坡還有很多「土產品」,小紅所說的可不是像雷蛇或者Charles and Keith這樣把生產線移到海外的新加坡品牌,而是全程在新加坡生產的商品。
調味料系列
大華醬油
大華這個品牌與1947年創立,比新加坡建國還要早。除了內銷,大華醬油還出口到別的國家,甚至在馬雲爸爸的天貓超市都能買到。

大華還有一款鹽含量較少的醬油,吃的比較健康清淡的小夥伴不妨買回家試試。
和合耗油

除了醬油,另一個中式菜肴的靈魂就是蚝油啦。和合食品也是醬料界老字號了,除了主打產品耗油以外,和合還有各種各樣的現成醬料,非常適合懶人。

Prima Taste(百盛廚)

比起前兩個中式風味的醬料,Prima Taste主打的則是南洋風味。各種現成的醬料包,減少了烹飪步驟,但是好味道卻是被保留下來了。
還有大家熟悉的叻沙方便麵也是這個牌子的哦,一度在某寶上炒到十幾軟妹幣一袋。

蔬菜生鮮系列
雖然難以相信,但是新加坡城府的確規劃除了一部分的農業用地(明明可以造樓來賣)。目前市場上大概有8%的蔬菜和魚,還有26%的雞蛋是產自新加坡的。

農糧局鼓勵人們選擇本地產的農產品
新鮮蔬菜

因為土地有限,新加坡的蔬果基本都是通過水耕法等方法種植的,這樣既能有效的利用土地資源,也能突破氣候給農耕帶來的局限性。目前很多常見的蔬菜都能在新加坡本地生產。

雞蛋
平均在新加坡,一個人一年要吃300個左右的雞蛋。除了供應量要跟上,新加坡產的雞蛋種類也非常多。有初生蛋(母雞生的第一窩雞蛋,被認為營養成分特別高),胡蘿蔔蛋(大概是只給雞吃胡蘿蔔?),玉米蛋(只給雞吃玉米?)。

除了新鮮雞蛋,新加坡的養雞場也提供鹹蛋和皮蛋,也有可以即食的滷蛋。

小紅覺得比較神奇的一點是,雖然有養雞場,但是這些只用來生蛋,並沒有作為家禽肉類賣掉,雞肉還是靠進口。
海鮮

看到這,可能有小夥伴要問了:身為一個海島的新加坡,產海鮮不是很正常嗎?其實並非如此,新加坡近海的商業活動比較密集,加上頻繁的填海,野生海鮮非常少。就算是新加坡土產的海鮮產品,也都是靠人工養殖的。

養殖海鮮的奎籠
其他產品
鱷魚皮
Heng Long Leather是新加坡本地的鱷魚皮生產以及加工商,擁有70多年的專業經驗。2011的時候,LVMH,就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公司,收購了Heng Long 51%的股份,並成為LVMH的供應商。

可能你購買的某一個鱷魚皮包包就來自新加坡。

雖然新加坡的人力成本高,土地資源有限,但是依靠著高科技新加坡卻也成為了高價值的製造中心。新加坡製造產業非常多元化,在航空航天,半導體,化學和生物醫學科學領域都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
簡單地說就是新加坡生產了很多東西,但是都出口到別的國家了。那麼新加坡到底又進口了那些東西呢?
新加坡的「進口貨」
水資源

新加坡4個水資源主要來源
除了零售業進口、原油、以及機械設備等,新加坡的水也是進口的!
雖然新加坡四面環海,但是畢竟海水淡化的成本太高。新加坡大部分的水資源是從馬來西亞進口的,這份與馬來西亞的「進口協議」將於2061年到期,到時候新加坡該何去何從呢?
活豬

豬肉的食用比例在新加坡遠超過與其他肉類,新加坡一年大概要進口12萬頓左右的豬肉。加上新鮮肉類的口感等各方面都比較好,因此新加坡就從別的國家進口活豬,然後在新加坡進行屠宰。
但是很有趣的一點是,活豬是從印尼進口的,印尼又是一個回教國家……

有一種說法是,新加坡向印尼租了個地方在哪養豬,而不是印尼養豬賣給新加坡

小紅有時候覺得小坡真是個神奇又矛盾的地方,明明是個製造業強國,但是卻又離不開別的國家出口必需品。新加坡政府這些年一直在倡導的就是自給自足(Self-sufficient),靠自己自然是最穩當的,小坡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