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作為得到新商學新加坡分部的會員參加了線下講座,主題是2024年新加坡財政預算案論析,主講人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楊建偉先生。

得到新商學新加坡會員與楊建偉教授
為什麼要參加這個講座?
來慚愧,來新加坡7年了,基於過去的螺絲釘思維,對新加坡的了解僅限於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一些表象。
國家的預算與打工人而言就是一堆枯燥的數字,那些決策太遙遠了。最近開始嘗試破圈溝通,發現那些視野寬廣的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一定是站在「高處」思考的,這裡的「高處」不一定是社會地位或者財富地位,而是跳出自己所在的小系統,從不同的維度思考,並且見過各種可能性。
所以看到這個活動主題時,開始好奇,當站在一個國家甚至國際的視角來考慮錢該怎麼花時,這背後的決策邏輯是什麼樣的?為何一個國家要傾國支持泰勒的演唱會?
有什麼收穫?
只能說,這個講座是個驚喜。
來之前,預期是:大概就是一個老學究照著一堆枯燥的報表打官腔吧。
然而楊教授的接地氣、幽默風趣完全顛覆了對「老教授」的刻板印象。更重要的是,通過他的講解,對新加坡的歷史和政府的戰略思維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對這個小紅點的敬意又深入了幾分!
以一個產品經理的視角,在搬運楊教授的一些觀點同時,嘗試理解預算決策的底層邏輯。當然能力和高度有限,你且一看,不喜勿噴。

南洋學會會長許振義博士(左),楊建偉教授(右)
#1 點
出發點(Mission)
本年度預算案的主題是:攜手前進。「攜手」和「前進」是兩個出發點。
「前進」很好理解,一個國家的強大最終落實到結果上就是經濟的發展;而「攜手」是一個社會是否能安定、團結、穩定發展的基石。
「攜手」的前提是公平,歷史無數次告訴我們,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的社會最終都會四分五裂。然而小夥伴也需要接受一個事實:這個世界只有相對的公平,絕對的公平只存在於童話世界。
怎麼衡量一個國家的國民生活的比較好、還算過的去?不是看社會上層20%的人過的怎麼樣,而要看處於社會下層20%人群的生活狀況。可以看出預算案通過各種限制條件最終將可以享受大部分福利的人群都指向弱勢群體(老幼病殘)。
國家財政的使命除了集中資源促進經濟發展外,還需要承擔通過轉移支付,幫扶低收入階層,縮小貧富差距,增加社會階層的流動性,最終的目的是促進可持續增長,成為一個有凝聚力的強勁經濟體。
發力點(Goal)
「前進」主題下的發力點主要是通過稅收優惠、津貼、融資額度等方面幫助企業應對不斷上升的成本,增強競爭優勢。
而「攜手」主題下,怎麼把錢花在刀刃上,需要更長遠的考慮。
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企業和產品的壽命越來越短,貧富懸殊越來越大,這是無法抵擋的趨勢。單純的通過減稅、發放救濟金、補貼等手段能解決根本問題嗎?歐美高福利國家給我的啟示是:高福利養懶人,當一個社會的懶人多了,對於發展經濟不利。
所以想要可持續解決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況,除了考慮短期內幫助減輕生活成本壓力,長期還是要幫他們解決就業問題。
怎麼有效解決弱勢群體的就業問題?站在弱勢群體的角度,他們需要的是就業崗位,然而站在企業的角度,他們需要的是人才。怎麼撮合這兩個群體?除了鼓勵企業為本地人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如何為弱勢群體賦能,使他們成為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人才,如此雙方的利益都能得到滿足。所謂:達者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所以新加坡政府的策略是在保證「居者有其屋」的前提下,鼓勵弱勢群體「獨善其身」:
通過「技能創前程進階計劃「(SkillsFuture Level-Up Programme)協助年滿40歲的新加坡人「回爐重造」,或者通過業餘時間持續學習;
通過調高本地薪金門檻和就業入息補助計劃(Workfare Income Supplement)幫扶底薪人員。
還有在全球裁員潮背景下的關於非自願失業(裁員)幫扶計劃等待出爐。
#2 線
應對挑戰(Challenge)
有了出發點和發力點之後,還要結合自身的定位來制定具體的方案。如何定位?
國小民寡,作為連一口淡水、一顆蔥都需要從鄰國進口的小國,新加坡政府深諳自己的生存之道:抱持憂患意識,夾縫中求生存。沒有資源,就從需要面臨的挑戰出發給自己定位。
內部挑戰
新加坡作為依附型經濟的國家,可能受到全球和地區經濟波動的影響,需要應對各種不確定性和市場波動;
人口老齡化對醫療、社會福利和養老服務也提出了壓力;
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需要不斷努力確保多種族和諧共處;
作為一個小島國家,氣候變化、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也是確保可持續發展需要面臨的挑戰。
外部挑戰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決定了其政治不確定性;
網絡安全和恐怖主義等新型安全威脅也要求新加坡不斷提升國家安全能力,不斷提升保護國家安全和人民安全的能力;
作為一個貿易占比重的國家,全球貿易和經濟稍有風吹草動,都會帶來巨大波動;
新加坡需要平衡與周邊國家的合作與競爭,推動區域穩定發展。
了解了這些挑戰,就能更好的理解政府各類開支背後的思考了。
#3 面
展現的價值(Value)
世界上有三大海洋通道,為什麼馬六甲海峽對國際貿易的貢獻度遠高於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
馬六甲海峽那麼長,為什麼只有新加坡最發達?
曾經風光無兩的亞洲四小龍,為何只剩新加坡還堅挺?
當安居樂業、幸福、尊嚴這些概念在一些國家還僅僅是口號、或者統治者給人民的偉大承諾時,在新加坡已經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了。

李光耀回憶錄的英文名是:《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他將新加坡能「用一代人的時間,從第三世界跨越到第一世界」的成功歸結於4點:
正直和有誠意的領導人和政府
任人唯賢的政策
全民有公平競爭的環境
選擇了世界通用語言英語作為人們的共同語言
大國多是基於資源優勢思考定位和策略,將自己的優勢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而新加坡政府在幾乎沒有資源的前提下,更多的是基於出發點和定位,利用軟實力去打造自己的優勢網,最終找到自己在國際上的價值。
新加坡眼丨來源
pixabay丨圖源
Doris朵麗絲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