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通過東南亞國協(東協)和雙邊關係加強在東南亞的外交努力,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顯著增強。根據《2024年東南亞狀況》的調查結果,中國已成為東南亞國家中首選的合作夥伴,特別是在那些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
儘管人們對中國雄心勃勃的地區議程越來越感到擔憂,但該地區似乎越來越認識到中國的堅定承諾和積極參與。

圖源:美聯社
中國被確認為最具戰略意義的合作夥伴
隨著中美競爭的加深,東南亞的情緒發生了顯著變化,今年是中國首次成為首選路線選擇。在2024年1月和2月進行的調查中,50.5%的人選擇了中國而不是美國,而前一年這一比例為38.9%,除菲律賓、新加坡和越南外,東南亞所有國家都表現出對中國的傾向,特別是那些受益於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如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寮國、汶萊和泰國。
這一觀點在評估對話夥伴與東協的戰略相關性的新問題中得到了進一步的回應,中國被確認為最具戰略意義的合作夥伴,平均得分為8.98分(滿分11分),略高於美國的8.79分。除緬甸、菲律賓和越南外,大多數東南亞國家都將中國列為他們的首選。
此外,中國繼續保持其作為該地區卓越的經濟和政治戰略大國的地位也就不足為奇了,59.9%和43.9%的受訪者肯定了中國在這些領域的影響力。
經濟承諾與「一帶一路」倡議
儘管對中國經濟前景可能惡化感到擔憂,但該地區仍對中國對東南亞的經濟承諾持樂觀態度,特別是通過其「一帶一路」倡議,這種情緒在寮國、泰國、馬來西亞和汶萊尤為明顯,中國作為最大或第二大外國投資者的地位凸顯了其巨大的經濟足跡。

《2024年東南亞狀況》調查結果與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亞洲實力指數(Asia Power Index)的結果密切相關,該指數凸顯了中國在經濟關係、外交和人文交流等領域的突出影響力,還凸顯出美國整體影響力的顯著下降,特別是在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在該地區的優勢地位。
中國在東南亞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也反映在東協的地位上
2021年,中國成為首批獲得東協全面夥伴關係地位的對話夥伴之一,這證明了中國與該地區關係的不斷深化。
2022年,中國與東協的貿易額達到722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中國連續14年成為東協第一大貿易夥伴,儘管中國對東協的外國直接投資落後於美國、日本和歐盟。這一成就反映了中國在培養與東南亞關係方面的務實態度,以及其在區域一體化努力中的積極參與。
中國在培養與東南亞關係方面的務實態度體現在它積極參與區域一體化的努力上:從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升級,到加入東協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再到有興趣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中國在塑造區域貿易動態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這種日益密切的接觸也導致了東協國家與中國之間更緊密、更相互聯繫的供應鏈,促進了區域貿易規範的發展。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為東南亞帶來了善意和機遇(儘管有人批評中國的債務陷阱外交和未兌現的承諾),其受益者證明了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作用。
文化聯繫與「全球命運共同體」
除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外,中國還積極加強其文化敘事,通過共同的地理、文化和熟悉的紐帶,強調其與東南亞鄰國的根深蒂固的聯繫,這種說法強化了中國作為該地區天然和不可或缺的夥伴的看法。
因此,中國的「全球命運共同體」願景得到了該地區的大力支持,7個東協國家對「中國人類命運共同體」表示了不同程度的認可。

圖源:美聯社
最新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地區受訪者對中國的提議持積極態度,認為它們有可能補充東協的努力(31.3%),並為東南亞帶來積極利益(30.1%),這比 2023 年的調查有了顯著改善,當時 44.5% 的地區受訪者表示對全球安全倡議將使該地區受益幾乎沒有信心,擔心它會加劇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緊張局勢或迫使東協國家選邊站隊。
除菲律賓外,數據顯示,東南亞人對未來與中國的關係持明顯樂觀態度,預計改善的受訪者比例從去年的38.7%飆升至今年的51.4%,尤其是來自印度尼西亞、寮國和馬來西亞的受訪者,他們預計與中國的關係會有所改善。
印尼當選總統普拉博沃·蘇比安托(Prabowo Subianto)於4月1日訪問中國(這是他自2月大選獲勝以來的首次海外訪問)以及包括寮國、越南和東帝汶在內的東南亞各國外長本周對中國的一系列訪問都證明了這一點。
關注與挑戰
然而,儘管對中國在東南亞的經濟承諾持樂觀態度,但東南亞一些國家對中國採取的某些行動也表示擔憂,這些擔憂包括對中國在南海和湄公河的強硬手段以及利用經濟工具和旅遊業進行外交政策懲罰的做法存在擔憂。

圖源:美聯社
南海是一個重要爆發點,菲律賓和中國之間的緊張局勢因南中國海的幾次爆發和對中國經濟脅迫的主張而惡化,凸顯了地區動態的脆弱性和中國懲罰性行動的潛在後果。
東南亞國家擔心中國可能利用其經濟資源進行外交政策選擇上的脅迫,同時對中國在南中國海的領土主張控制努力導致東協與中國的關係緊張,因此,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雖持續增強,但地區擔憂仍需關注。
東協成員國強烈期望中國能夠遵循國際法,和平地解決領土及海洋爭議。這一願望反映了東協國家對國際法維護的日益重視,今年有67%的受訪者表示這一點,比去年的59.8%有所增加。同時,大約60%的受訪者強調了中國尊重各國主權和外交政策自主性的重要性。
《2024年東南亞狀況報告》指出,中國作為一個全球大國的地位是顯而易見的,但隨之而來的是對其影響力增長的普遍警惕。東協國家準備隨時調整策略,無論是採取對沖、平衡還是順應潮流的方式,以應對中國的舉措。
因此,中國需要關注東協國家的擔憂,積極建立建設性的對話,堅持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並在地區地緣政治的複雜格局中謹慎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