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接待有意向拿新加坡身份的客戶時,都會被客戶問到:「那我過去後,什麼時候能拿PR呢?」
其實不光是我們這樣對於新加坡來說的外人,就連新加坡的自己人也認為目前的新移民遴選條件不透明,大家不清楚新移民是如何成功申請。建議內政部公開遴選條件。
但是新加坡自有新加坡的特色,從新加坡高層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對這類問題的回答來看,新加坡將在較長的時段里保持目前的這種遴選方式,不會出現那種可量化的數字標準,僅從幾個大的方面給准移民們提供方向,那麼是哪些方向呢?
一是看是否能和諧的融入社會
二是需要具備一定的能力和技能
三是能為經濟做出貢獻
四是要把心放在正確的地方
我們依次來解析一下這四點:
第一點講融入社會。首先得能溝通,語言就是首要的,會點英文並能用英文日常生活溝通那肯定是比沒有英文能力更好的。其次作為一個社會人,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居住場所,這些都是必要的,不然你如何在這個社會裡生存呢?
第二點講個人能力。新加坡希望來的都是社會需要的人才,自然如果你有一技之長,還恰好是新加坡社會需要的,那就再好不過了。
第三點講為經濟做貢獻。這個是順著第二點水到渠成的,你的個人能力在新加坡找到了合理的定位,自然就會做出貢獻。
第四點講把心放在正確的地方。這一點就有點意思了,奉上2句古文,各位細品吧:
君子貴人賤己,先人而後己。
有德者皆由儉來也。
說了這麼些大道理,還是再奉上一些乾貨——舉例說明:
案例一:在新加坡讀了大學,畢業就找到了當地的工作,順順利利工作一年後就拿到了PR
案例二:去新加坡的醫院做護士(緊缺職業),兩年後,拿到了PR
案例三:在新加坡開了自己的公司,期間一直在新加坡做點小生意,平時還積極參加社區活動以及商會活動。在新加坡建立了較好的人際關係。兩年半後,拿到了PR
這些案例都說明新加坡希望拿PR的人,首先得是一位真正打算在新加坡生活的人,其次這人的能力是越大越好,這樣才能給新加坡的整個社會帶來正向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