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學校不僅要做好教學工作,教育部長陳振聲也鼓勵校長發揮乘數效應,推動教學團隊和學校系統提升效力,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熱忱,讓教育影響力倍增。

圖源:雅虎
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在最近的校長委任儀式上發表了一番重要的講話,他對新加坡教育體制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同時也對一些優秀的校長和教育工作者給予了表揚和鼓勵。
01 新加坡教育體制在疫情中展現韌性
陳振聲首先肯定了新加坡學生在2022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和2021年度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中的傑出表現,他認為這反映了新加坡教育體制在冠病疫情期間的韌性,學校和師生都能沉著且靈活地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
他特別提到了一些學校在疫情中採取的創新措施,比如利用視訊方式與海外學生交流,加深對亞洲的了解;與東協研究中心合作,在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舉辦東協中學生線上研討會;以及開展與人工智慧相關的教學研究等。
02 新加坡教育須與時俱進,切勿自滿鬆懈
陳振聲也提醒大家,不能因為目前的成績就自滿鬆懈,因為世界局勢和科技轉變步伐更加快速,教育須與時俱進。
他說:「我今天要提出一個小警示,提醒我們切勿自滿鬆懈。按目前的指標,我們表現得很好,但這不是我們成功的定義。我們須對未來可能影響我們的因素保持警惕……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放眼前方,問自己要如何在未來繼續保持卓越。」
他強調,衡量本地教育制度是否成功,應以學生離校後接下來50年能否有良好發展為標準。他認為,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熱情,以及適應未來社會的技能和素養。
03 新加坡校長要發揮乘數效應,推動教育創新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陳振聲呼籲所有校長發揮乘數(multiplier)效應,推動教學團隊和學校系統提升效力,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熱忱,讓教育影響力倍增。
校長要做的不僅是管理學校,更是領導學校。校長要有遠見,有創新,有魄力,有包容,有關懷,有激情,有責任。校長要培養每個教師的技能和終身學習精神,並且拓展夥伴合作關係,將校外夥伴的資源和經驗引入學校。對於學生,校長應該提供條件,讓學生掌握自發學習的信心和技巧,以便不斷提升自身能力。
陳振聲最後表揚了一些優秀的校長和教育工作者,他認為他們是新加坡教育體制的創新者和合作者,他們為新加坡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他特別提到了伊布拉欣中學的新任校長吳順和,他之前在科蘭芝中學擔任校長時,積極與校外夥伴建立合作,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體驗,獲得了陳振聲的讚揚。
他說,科蘭芝中學的學生在疫情時通過視訊方式繼續與海外學生交流,配合課堂學習,加深對亞洲的了解。該校去年和東協研究中心合作,在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舉辦東協中學生線上研討會。

圖源:聯合早報
他還提到了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院長符傳豐博士,他是投身教育界37年的資深教育工作者,也是德明政府中學前校長。他自2017年開始擔任教研中心院長,如今到了退休年齡,他接受中心返聘兩年,會繼續擔任院長直到2025年。
他說,符傳豐博士教育生涯的首15年從事華文教學與課程規劃,曾任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司專科督學(華文),並從2001年起擔任學校領導者職務。他說,他最享受的是掌校的日子,因為可實踐教育政策,看到師生的成長。
他還透露,接下來兩年,符傳豐博士打算在教研中心進一步推動教師在科技時代的教學工作、拓展與人工智慧相關的教學研究,並繼續通過教師培訓,幫助學生掌握好華文。
新校長委任儀式在香格里拉酒店舉行。52名校長從教育總司長劉慧麗手中接過委任狀,其中15人首次出任校長。今年有17名校長和資深教育工作者退休及卸下職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