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老齡化的趨勢,年長者心理輔導需求也跟著提高。有樂齡輔導中心表示,接受輔導的年長者有所增加,而且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
80來歲的迪亞幾個月前因為丈夫去世深受打擊,隨後被轉介接受心理輔導,目前情況大有改善。
輔導服務受惠者迪亞(化名) 說:「她(輔導員)是第三方,她不知道我的事,所以我可以放心敞開心房,告訴她我的問題。跟她聊天后加上我在家做些活動,心情就慢慢平靜下來了。」
樂齡輔導中心主要服務50歲及以上年長者,單在去年就看了276個個案,比前年多了5%。目前有五位輔導員值班,每人負責約30多個個案。
樂齡輔導中心輔導員及個案經理彭輝表示,作為年長者的輔導員,需要經過專業培訓,了解年長者在不同年齡階段,會碰到什麼樣的問題。她說年長者主要都是面對悲傷和失去親人的問題,隨之而來的就是焦慮、擔憂等,時間久了可能出現憂鬱的情況。她也說每一位年長者都是獨一無二的,輔導員必須懷著開放,包容的態度,去看待每一位年長者,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問題。
彭輝說:「會比較常見的就是孤獨,一生都沒有結婚,然後也沒有孩子或者說是親人的離世,我們也很常見,他需要去看護他的爸爸可能已經85歲了,但是他本身是50多的年齡,那麼在看護這個過程當中,他會感受到壓力,感受到很多的這種疲憊,包括他看到他自己的親人,慢慢去離去的這樣的一種悲傷。」
關懷樂齡機構自2021年開始在活躍樂齡中心推出輔導服務,目前有三位輔導員。機構觀察到初期較多七、八旬年長者前來,近期則有更多60多歲年長者。
關懷樂齡機構資深輔導員陳德志表示,一般一位年長者會接受約八到十次的輔導,每一次一個小時左右。陳德志表示,很多年長者面對問題時,就不想出門,只想在家,接著會因為缺乏活動,身體逐漸退化,健康情況惡化。他也說,很多年長者會在行動不便後,覺得失去身體主導權,而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陳德志說:「大多數是失去,失去他們的健康,失去他們的行動,他們的身份換了,因為以前是做工,現在那些家庭主婦以前煮飯,現在他們的子女已經搬出去了,他們沒有那個依賴了,所以就弄到他們的心情不好了。」
機構也為輔導員提供年長者輔導的培訓,也會送輔導員參加短期課程。機構也會派輔導員上門為行動不便年長者提供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