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責人於德勝介紹榴槤生長情況。 (中新網)
等來這個第一批「國產榴槤」,堪比老太太終於抱到了孫子。
昨天中新網發布中國海南五年前引進的榴槤樹,近日成功結果,據說產出的是中國首批國產榴槤。海南、廣東等地早前雖有種植試驗,但未見有掛果生產的公開記錄,所以這次的榴槤簡直是國產親兒子榴槤。

據說這批榴槤入口口感軟糯嫩滑,初覺清涼甜蜜,爾後有微微苦意,再後香甜綿綿、回味無窮(中新網)
榴槤是熱帶水果,對熱度條件的要求非常高,在中國並不盛產,但中國人民嘗鮮後一發不可收拾,瞬間成為了各榴槤產地的金主。如今有了國產榴槤,不少中國人希望能早日買到便宜榴槤,擺脫昂貴的進口榴槤。我國網民也希望能沾沾光,吃上海南白菜價榴槤。
親兒子榴槤一度難產 只開花不結果
國產榴槤產地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華盛紅毛丹種植基地,負責人於德勝說當年只是當成觀景樹養,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榴槤樹從今年5月就進入成熟期,9成榴槤樹都陸續結果,8月這一批是今年的最後一批了。

於德勝介紹榴槤生長情況。 (中新網)
於德勝早在2014年就引進了40多棵榴槤樹,他說:「第二年、第三年都開花了但沒結果。去年12月再開花後,今年2月發現掛果。」
於德勝還說當年引種這批40餘棵榴槤樹,只是想取榴槤諧音,把基地內的主幹道稱作「留戀」路。平時除了澆澆水,榴槤樹沒有受到特別對待,和觀景樹一樣待遇。沒想到就這樣結果了。

種在道路兩邊的榴槤樹。(中新網)
一直以來,國產榴槤幾乎沒有,有了也難產,只能吃加了包裝運輸等費用的天價進口榴槤,錢包受得了嗎?
進口榴槤難吃且貴 國產榴槤能拯救錢包?
受得了。
《聯合早報》2017年報道,在中國14億人口中,嘗過榴槤的人不到1%,但就是這不到1%的人,消費能力為35萬噸,比馬來西亞榴槤年產量的33噸還多兩噸。可見榴槤即使不夠普及也沒關係,這1%的人購買力已足夠成為榴槤金主了。
目前中國多數榴槤是泰國進口的金枕頭,即使味道被紅螞蟻鄰居評價為「生番薯」,卻還是深受追捧。即使是「生番薯」,也是物以稀為貴。
中國最大電商平台之一京東的生鮮旗艦店上,最暢銷的榴槤是「泰國金枕」,一個2.5至3公斤的榴槤要160人民幣(約32新幣),京東還很貼心地提供了分期付款服務。
還房貸車貸之餘,還要還個分期付款的榴槤錢。
想吃好吃點的?
貓山王已於今年6月11日在中國天貓、盒馬和淘寶三大平台聯合首發,讓中國消費者能夠親自體驗開殼吃榴槤的樂趣。

帶殼貓山王可在天貓網購買。(取自天貓)
目前,進口帶殼貓山王在天貓網上的價格大約是每1.5公斤售價228人民幣(約45新元)。
不提兩廣和海南等氣候較適合榴槤的地方,紅螞蟻去東北這種零下十多度,就算榴槤能長出來也會馬上被凍回去的地方,榴槤也十分受追捧,即使吃的是經過國外進口和國內運輸後價錢飆漲的榴槤,為其買單的也大有人在......
所以國產榴槤終於結果了這個消息讓不少中國愛吃榴槤的群眾喜大奔普,畢竟進口榴槤真貴呀。如今有了國產,吃到白菜價榴槤豈不是指日可待?不止中國人這樣想,新加坡人也是!
新加坡人也覺得海南榴槤是福音!
之前馬來西亞榴槤出口中國,讓國人對榴槤一度有種危機感,擔心好貨都往中國送,如今海南產榴槤,中國人和新加坡人又手拉手普天同慶。
國人覺得,有海南榴槤與幾乎「一家獨大」的馬來西亞榴槤商競爭,榴槤價格會不會下降?海南榴槤大量生產後供應給中國,馬國榴槤的價格是不是就不會因大量出口中國而上漲?

對榴槤市場價格衝擊大,成為馬國榴槤商晴天霹靂:

還有網民幻想著如果能夠從中國進口榴槤,搞不好到時貓山王一粒2元:

哇,紅螞蟻已經開始想像自己對榴槤攤老闆說:「那個兩元貓山王給我來十盒」的畫面了。
離實現「榴槤自由」還有一段距離
真的這麼美好嗎?專家表示「對海南種植榴槤保持審慎地樂觀」,大白話就是「不要開心得太早」。
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帶果樹研究所所長馮學傑認為,榴槤的種植區域、相關品種的適應性等問題均需要更多試種數據研究論證,在此之前不宜大面積推廣。
他也表示:「目前我們計劃在保亭、三亞等地進行生產性試種,在瓊海、澄邁等北部市縣開展適應性試種。」 而就算在海南這些地點試種成功,要吃上便宜新鮮的海南榴槤還要個三五年。
能結果,和能大量生產還是有差別的啦。這次的親兒子是誤打誤撞產出的,榴槤種植技術尚未成熟,要能夠大規模推廣似乎還需一段時間。
而且榴槤種植地與適應性必定會影響口味,到時就算貓山王一個2元,你也未必想買。
紅螞蟻覺得還是老老實實等到榴槤旺季,價格有所下降的時候去買幾個來吃吃好了,等到海南遍地榴槤的時候,怕是紅螞蟻都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