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日訊)3歲男童患罕見腫瘤,切除部分腫瘤後腫瘤擴散,壓在神經線,部分身體麻痹,如今需靠輻射治療控制病情。
原以為是一場單純的摔傷意外卻成了全家的夢魘,許太太(28歲,家庭主婦)在5月15日發現3歲兒子勇傑躺在地上嚎啕大哭,不斷指著胳膊喊痛,懷疑是骨折,把他送往竹腳醫院檢查,卻被告知兒子患上非典型畸胎瘤橫紋肌樣瘤(Atypical Teratoid Rhabdoid Tumor),這種腫瘤在每100萬的兒童內,僅有3人患病,多數在3歲或以下的孩童發病。
「醫院照MRI後,發現頸部附近的脊椎長了腫瘤,醫生建議先動手術切除。」

為防止肌肉僵硬,許太太每日為勇傑拉伸四肢。
勇傑手術後成功切除腫瘤,只是沒想到手術後僅兩周,檢驗卻發現他體內癌細胞快速擴散,頸部的腫瘤長了一倍,壓迫他左邊的神經線,造成他的動作受到局限。
得知此消息,許太太坦言世界就快崩塌,她看著藥物的副作用使兒子的肚子腫脹起疹、手腳僵硬、全身布滿針孔,忍不住哽噎。
「我覺得人生好荒謬,在千萬種的病痛中,偏偏選中我們無法承受的病痛,我每天看著他,心都在滴血。有一段時間,只要他看見陌生人進入病房,會害怕得大哭大叫。」
如今,勇傑進行地8次的輻射治療,許太太盼這能使腫瘤停止生長,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表示醫藥費再高,都不會放棄治療。
勇傑的醫藥費目前已經累計至12萬元(約36萬令吉),目前,許太太的友人透過網站為勇傑籌得4萬元(約12萬令吉)。

3歲男童勇傑
癌細胞快速擴散
鷹閣醫室中心神經科外科李慶興醫生表示,非典型畸胎瘤橫紋肌樣瘤屬罕見的兒童腫瘤,生長在腦部及脊椎,占所有兒童中樞神經系統癌症的3%。
他解釋,這病情是因染色體22(Chromosome 22)被刪除,導致壓抑腫瘤生長的基因缺失。
「治療方式是透過手術去除,但難以完全康復,仍存有復發的可能性,3歲以下的孩童需接受化療,再進行輻射治療,但後者對於3歲以下的孩童可引發腦部問題。」
李慶興醫生指出普遍兒童治療後,少於20%能活過兩年,而平均存活時期是11個月。
李慶興:生長在腦部 腫瘤難以完全康復
許太太談起勇傑,滿是疼愛與練習,她說勇傑是個活潑的孩子,常纏著她帶他出門。
「以前他每天到遊樂場,一會兒溜滑梯,一會兒盪鞦韆,蹦蹦跳跳,也常常要我們帶他去游泳池,我們原本打算等他大一些,幫他報讀游泳課程,可是現在……」
她說,勇傑還小不太清楚發生什麼,嘴裡總是叨念想去搭巴士,她知道勇傑想回家,說到這不禁潸然淚下,情緒許久不能平復。
許太太也披露,家婆患有腎衰竭,每周需洗腎,醫藥費通常由丈夫與兩位姐姐平分。從兒子上個月確診患病,龐大的醫藥費壓得他們喘不過氣,在竹腳醫院便累積近6萬醫藥費,隨後轉入國大醫院5天後,院方要求他們先支付2萬元(約6萬令吉)之內的5000元(約1.5萬令吉)訂金,但丈夫月薪不到2000元(約6000令吉),夫妻倆一籌莫展。
「我朋友知道我們經濟情況不好,透過網站幫我們籌錢,真的非常感謝有心人得捐贈,也感謝竹腳醫院給予我們時間籌錢付醫藥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