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政府將借鑑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投入更多資源使新加坡更加堅韌。新加坡在取得有效持久進步的同時時,須審慎使用公共資金。
危機時也能派上用場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在星期二(2月14日)發布2023財政年預算案聲明時說,讓新加坡更堅韌的策略是加強新加坡的基礎設施,確保這些設施在日常和發生危機時都能派上用場。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政府將一些空置的校舍改造成讓確診客工康復的設施,民眾俱樂部和博覽中心也分別改造成疫苗接種中心和社區護理設施。
黃循財指出,這些舉措證明,擁有靈活調整的多用途設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一步,政府將研究如何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大士港口和樟宜機場第五搭客大廈等大型建設項目的韌性。
他說,雖然政府在建國過程中努力提升新加坡的應對能力,但如今新加坡正處於更加變幻莫測的新時代,必須考慮增建一些能夠在發生危機時派上用場的安全緩衝措施。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受到衝擊時不會蒙受損失,但我們的能力會相應提高,能更好地應對衝擊,從中恢復並變得更加強大。」
黃循財強調,要讓國家更堅韌,必須付出代價。他指出,為確保來源多元化,新加坡不能只向價格最低者購買物品,這意味著政府會花更多的錢。
此外,食品和必需品庫存會占用不少空間和其他資源,就算沒有發生危機,或是危機的程度沒有想像得嚴重,新加坡還是需要資助這方面的支出。因此,政府在花錢提升國家的應對能力時,將審慎動用公共資金。
強化組織能力 協調公共私人和民間力量
除加強基礎設施外,新加坡也將強化組織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政府調動武裝部隊、內政團隊等政府機構人員,設立保障、關懷與接觸小組(ACE),集中負責客工與客工宿舍事宜。
黃循財說,這是公共領域強化組織能力的典型例子。下一步,政府將繼續將更多資源和人力分配給更重要的領域。政府也將會探討制定更完善的系統,根據公務員的技能和經驗,為他們提供相關培訓,在需要時能更好地調動人手。
在疫情期間,政府加強與民間和私人領域的密切合作。例如,私人醫院和全科診所都加入抗疫行動,許多企業和非政府組織也都做出貢獻,包括照顧客工,並確保重要供應鏈不受干擾。
黃循財說,政府將借鑑這些經驗,設立機制,高效使用資源,更好地協調公共、私人和民間領域在平日常及發生危機時所扮演的角色。
雖然新加坡在過去三年受到不少干擾,但通過多元化的進口來源、食品和必需品庫存,以及本地食品的生產能力,新加坡成功地渡過難關。
黃循財說:「我們將繼續檢討庫存策略,鞏固重要供應來源的多元化。我們也將審慎評估這些保障措施所需的費用,確保新加坡在更加堅韌後獲得的利益,是物有所值的。」
來源: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