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東南亞電商巨頭Shopee大量撕offer:「人在新加坡,剛下飛機,帶著老婆帶著狗,當場失業」的新聞引起軒然大波,網絡上充滿了不少質疑這家公司的聲音。
就當「撕offer」事件逐步平息之後,周一蝦皮再次因為裁員衝上熱搜。而這次「倒霉」的不僅僅是剛畢業的應屆生,還有在職員工。
這是周一開始流傳於網上的本次蝦皮裁員信息:

據《介面新聞》報道,多位Shopee員工向其證實,9月19日早間收到HR的臨時會議通知,要求全員參與,時間定在上午10點15分。而後這個「裁員大會」僅僅開了7分鐘就結束了。大會結束後不久,就有員工收到了人事部門的約談。
一位Shopee員工透露,自己所在的部門有3個人收到了通知,「他們(9月19日)就直接走人了,不過賠償方案給到了『N+2』,給夠了,大家也沒有過多的吐槽。」
從已有信息來看,Shopee本次裁員涉及的國家主要有中國、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但Shopee並未透露這次裁員的總人數。
而本次裁員的重災區包括人力部、區域營運部、營銷部等。

Shopee公司接受《8視界》採訪時表示:這項調整是為了優化運營效率,公司將在過渡期間,向受影響的員工提供支持,並會給予受影響的員工適當的賠償。
周一,Shopee與創意媒體及印刷業聯合會(CMPU)發表聯合聲明稱,被裁員的新加坡員工,將獲得符合市場規範的「適當補償」。
早在今年6月Shopee已開始裁員
今年6月,網上也有Shopee正在裁員的消息
根據Shopee公司郵件內容,本次裁員主要涉及東南地區的ShopeeFood和ShopeePay團隊,Shopee在墨西哥、阿根廷和智利的團隊,以及跨境支持西班牙的業務團隊。6月13日Shopee公司舉辦了員工大會,管理團隊針對裁員問題向員工進行了說明。
不過,Shopee並未透露裁員的具體人數。據了解,本次新加坡被裁員工的數量極少。Shopee表示會給予被裁員的員工適當的賠償。

公司高層放棄領工資、改坐經濟艙
上周,Shopee母公司冬海集團首席執行長兼創始人李小冬在內部信中稱,「領導團隊已決定,在公司達到自給自足之前,不會拿任何現金報酬」。而且他指出,「這不是一場很快會結束的風暴,中期內負面狀況將持續存在。」
此外,冬海集團還將商務旅行的票價限制為經濟艙,旅行餐費限制在每天30美元,商務旅行的酒店住宿費用限制在每晚150美元,並縮減餐飲和娛樂費用等開支。

資料圖:冬海集團
李小冬稱,隨著投資者逃向「避風港」,預計無法在市場上籌集資金,未來12個月至18個月的主要目標是儘快實現正現金流。
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中,李小冬也曾強調,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時刻,正確的做法是更加關注自給自足、長期盈利和防禦能力。
連續虧損、騰訊減持、股價大跌、高管棄薪...這一系列的負面消息都在說明,無論是Shopee還是其母公司冬海,未來發展甚至生存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從創立、擴張到裁員
Shopee最早於2015年在新加坡推出電商平台,深耕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和台灣等市場。由於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Shopee的強勁表現,使得Shopee一下子成為「東南亞小淘寶」。
2019年Shopee開始走上國際化擴張之路。Shopee於2019年登陸拉丁美洲市場,又於2021年進軍歐洲及印度市場,巴西、墨西哥、智利、哥倫比亞、波蘭、西班牙、法國及印度等市場先後推出本土化電商平台站點。蝦皮於2021年9月推出本土化的印度版站點,進軍印度電商市場。

得益於疫情期間網購的爆發性增長,2021年Shopee總訂單量達61億美元,同比增長116.5%。
從今年初開始,Shopee頻頻進行收縮調整,一改前幾年的擴張趨勢。
2022年3月6日,關閉法國站點,僅運行了4個月。
2022年3月28日,關閉印度站點。
以及2022年6月18日,關閉西班牙站點。
到了2021年,Shopee母公司冬海集團業績開始下滑,去年第四季虧損擴大到6億1760萬美元(8億3000萬新元),2021全年凈虧損達20億4000萬美元。集團股價當日應聲下挫,目前股價僅為峰值的20%。

冬海集團股價,一年內跌掉81.87%
今年8月16日晚間,冬海集團公布業績,二季度凈虧損9.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3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翻倍。EC電子商務版塊也就是Shopee,第二季度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虧損6.48億美金,第一季度則是虧損5.8億美金。

圖源:冬海集團財報
隨著資本的進進出出和市場的激烈競爭,也希望Shopee的困境會迎來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