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新加坡所有商場都在想方設法地招攬顧客。
可是,就在這兩天,一名在網友路過一家超市時卻發現,他們將所有奶粉鎖起來了,一副「不能」出售的模樣。
話說前段時間,新加坡坊間都傳「限糖令」要升級消息。
因此,這位腦袋特別「靈活」的小夥伴就開始腦補:這下不會連奶粉都要被「管控」吧?!

圖源:today
經過一番了解,他才發現是個烏龍事件。奶粉被鎖跟新加坡的「限糖令」沒有關係,而是另有原因。
不過,很多其他奶製品就「遭殃了」。連大家最愛的奶茶也「難逃一劫」!
他在新加坡偷幾百罐奶粉
店家無奈給奶粉上鎖
新加坡媒體報道了一則新聞:武吉巴督地鐵站的平價超市,將所有的嬰兒奶粉都鎖起來了。

圖源:海峽時報
顧客若是要想要購買奶粉,需要找工作人員幫忙打開陳列架。
網友們知道這件事之後,不僅沒有指責店家,還紛紛叫好,並表示「早該這麼做了」

其實,商家做這麼麻煩事情,主要是為了防偷奶賊!
據了解,這些竊賊有的團伙作案,偷竊售賣更是形成了產業鏈,就算是單獨行動的竊賊,「能力」也是不容小覷。

圖源:海峽時報
疫情前的2017年,本地媒體就報道過一起驚人的奶粉偷竊案!
在CCTV錄像里,一名看起來人畜無害平平無奇的男子,在同一個超市偷走了30罐奶粉。
而且,警方逮捕他後,還在他家搜到200多罐不同牌子的奶粉,總價值超過一萬新(約5.1萬人民幣)。

200罐奶粉盜賊的監控畫面 圖源 :聯合晚報
類似事件實在是屢見不鮮。
就在去年,還有一名菲傭帶著5歲的小僱主,6天內偷走43罐奶粉,總價值超3千新(約1.5萬人民幣)。
不過,這次警方最後只搜回了31罐奶粉,剩下的已被菲傭倒賣。
直到在結案的兩個月後,媒體報道此事的時候,菲傭都沒有賠償店家的損失。
含糖標籤劃分飲品等級
奶製品不再「有營養」
看樣子,有時候商品太受歡迎遭大家惦記,也不是什麼好事呀!
不過,商品不受歡迎,更不是好事了。
與奶粉同為奶製品的其他飲品,跟奶粉的地位簡直天差地別!奶茶、酸奶等飲品還被新加坡官方點名。

圖源:jiemian
衛生部長王乙康就曾經宣布:從2023年底開始,本地咖啡店等商家製作的現泡飲品,需要在菜單上標上營養等級標籤(Nutri-Grade)。
其中糖分和反式脂肪含量太高的飲品,將禁止廣告宣傳。

圖源:fozl
這話題曾一度登上中國社交平台熱搜,位列榜一,引起很大的轟動!

其實這項政策並不是針對奶茶這些現泡飲品,甚至還算是遲來的限制,因為超市裡的包裝飲料早就開始貼Nutri-Grade標籤了!
所有的包裝飲品,都要在瓶身顯眼的正面,貼上明顯的「紅綠燈」標誌,讓人一眼就能看出糖分含量。
根據Nutri-Grade規定,標註為A、B、C、D四個等級。

圖源:healthhub
按照每100毫升液體中的糖分和飽和脂肪含量來判定,A級含糖量最低,相比之下算是最健康的,而D級含糖量最高。
其中,C級和D級將被強制貼標籤,而D級更是被禁止廣告宣傳!

圖源:網絡
這裡的宣傳,包括電視平台、網絡媒體,以及線下的巴士站廣告牌和報紙雜誌。
這個標籤簡直就是一面「照妖鏡」,很多我們以為健康營養的飲品,含糖量居然高到離譜。

比較常見的酸奶,大家以為可以幫助腸胃消化,其實是在喝糖水。

就連一些品牌的純牛奶,居然也是D級!

還有一些「富含維C」的果汁,他們大部分都是C級,或者C級以上,維生素補充不了多少,倒是攝入了不少糖分。


原來大家不知不覺中吃了這麼多糖啊,難怪新加坡會成為糖尿病大國了!
糖尿病患者居高不下
政府下令:限制所有高糖飲品
新加坡本地媒體在2020年曾報道,本地人每天要消耗12茶匙糖,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量的兩倍,而這些糖分有一半以上都是來飲料。
新加坡糖尿病患者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的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新加坡20-79歲的群體中,有11.6%的人患有糖尿病。
而60歲以上的老人,患病率更是高至30%!

正在測血糖的老人 圖源:網絡
為此,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為此還專門發表了演講,勸誡大家一定要注重糖尿病隱患。
不要等到各種併發症發作後才重視,平時生活就要注意控糖!
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相當多,不僅影響患者的視力、腎臟功能、以及供血功能,還會引起皮膚潰爛,嚴重時還需要截肢!
這麼高密度的患者,也給新加坡的財政帶來不小的負擔,僅糖尿病這一項就占了國家衛生部總支出的11%。

圖源:網絡
因此,新加坡痛定思痛,相當重視這個問題。
既然大家每天有一半的糖都是來自飲品,那就執行Nutri-Grade規定,禁止高糖飲品宣傳,不允許在大家面前刷存在感。
一方面讓大家能更了解飲品,另一方面給高糖飲品增加限制,同時還要宣傳糖尿病的危害,三管齊下!
不過,這其實很大程度依賴大家的自我管理,通過少購買或者不購買高糖飲料的方式,緩解現在的局面。

圖源:unravel
其實,對於限制高糖飲品,政府有過其他想法,還曾經徵求過大家的意見。
其中貼營養標籤方案獲得84%的支持,廣告限制方案獲得71%的支持,徵收糖稅方案獲得65%的支持,禁售高糖飲料方案獲得48%的支持。
最後,政府採用了「貼標籤」與廣告限制的規定,但徵收糖稅和禁售高糖飲品的方法也一直沒有完全放棄。
在限制規定實行後,早期擔任衛生部兼律政部高級政務部長的唐振輝接受了記者採訪,他表示: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並沒有將其他措施排除。

圖源:8視界
幸好,這一規定施行後,確實有很明顯的正面反應。
在Nutri-Grade規定施行後,大家在購買飲品時,也會儘量選擇A級和B級。
雖然沒有規定這兩個等級也要強制貼標籤,但是,誰不想給自己的產品貼上「低糖低脂」、「綠色健康」的標籤呢?

因此,在新加坡,含糖量高的飲品不好賣了,C級和D級的飲品銷量下滑了,2017年的銷售量還是63%,到了2021年就只有40%。
而含糖量低的飲料銷售量提高了,從37%提到了60%。
高糖飲品確實少了不少,很多廠商若是不想放棄新加坡市場,就只能調整配方。

飲料的含糖量對比示意圖
目前,市場上已經包裝好的成品飲料,含糖量已經在不斷下降了,中位數從7.1%降到了4.7%。
看得出來,國人們有聽進去政府的意見,並且在自我管控,這才倒逼廠家調整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