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治安良好,但「低犯罪率不代表無犯罪」。
新加坡警察部隊,前天就通報了一起在嚴重治安事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們表示剛剛逮捕了七名涉嫌參與騷亂的本地男子。

示意圖
警方表示,這七名嫌犯的年齡介於23歲至49歲。
在本周一凌晨12點50分左右,警方接到報案,稱在惹蘭勿剎 (Jalan Besar) 發生了兩伙男子之間的打鬥。

來源:海峽時報
根據警方的初步調查顯示,鬥毆是在一次爭執後發生的。之後,新加坡中央警局的警官通過實地調查和攝像頭的幫助,鎖定了這些人的身份,並將他們逮捕。

示意圖,圖源:見水印
鬥毆中,有一名29歲的男子嘴唇和下巴有多處撕裂傷,但被送往醫院時神志清醒,正在接受治療中。
被捕的有五人將被控糾眾鬧事罪。一旦罪成,他們可被判監禁長達七年,外加鞭刑。
另外兩名男子正在協助調查,而警方調查仍在進行中。

示意圖
但不管如何,在新加坡,最嚴重不能踩的「紅線」之一,就是成為騷亂/暴動的參與者。
因為新加坡,曾經多次得到血的教訓......
這些曾發生的這些騷亂
改變了整個新加坡
在新加坡,糾眾鬧事的罪名相當嚴重。自開埠以來,很多發生在新加坡的騷亂和暴動,往往就是從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類似「小事」開始發酵的。
它們深刻改變了整個新加坡,依舊對在新加坡居住的人的生活產生著重要影響......
【1】2013年小印度聚眾騷亂事件
在新加坡生活了許多年的椰友們,或許最有印象的,就是2013年在小印度一帶發生的騷亂事件了。
那一年的12月8日,一輛在賽馬場路和漢普郡路交界處的巴士撞倒一名印度客工,引發了這場外勞工人的騷亂。

圖片來自網絡
當時,這位印度客工被私人巴士撞倒後當場喪命,瞬間引發了工友和印度族群路人的極度不滿,於是他們聚眾包圍襲擊了肇事車輛、警車和隨後趕到的救護車。
事後統計,有逾300名外籍客工參與此事,暴亂共持續兩個多小時。

被警方逮捕的一些騷亂分子,圖片來自網絡
有媒體報道,當時參與此事件的一些暴徒明顯是喝醉了酒,他們向警察部隊和民防部隊人員投擲石塊、酒瓶及垃圾桶。
更有少數滋事者將警察車和救護車推翻,並且縱火燒車,導致一輛救護車被燒後引發爆炸。

圖源:見水印
為了控制事態,新加坡警方出動了防暴車,警察部隊的特別行動指揮處和新加坡最強僱傭兵「辜加警察團」參與平定事件。
最終,騷亂在暴亂發生第二天的凌晨得到控制。所有滋事者被驅離現場,警方在現場逮捕數十人。

被暴徒推翻的警車,圖源:海峽時報
這件事在國際上都引起了巨大反響,很多國際媒體將目光聚焦在新加坡這個小紅點上。
中國人民網引述《環球時報》內容,將這件事稱作是「新加坡秩序社會的分水嶺」。

半島電視台也發文分析此事,表示事件是被「新加坡複雜強烈的階級問題」所引燃的,似乎在為那些參與事件的印度客工「討說法」。

這件事最終造成27人受傷,作為新加坡獨立後第二次大規模騷亂,該事件也引起了新加坡政府及人民自上而下的全員反思。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立即宣布全面徹查此事,而坊間評論除了對鬧事者的激動情緒感到震驚外,也認為暴亂發生可能有更深層的原因。
這其中包括:新加坡對外勞的過度依賴、政府沒有即時察覺客工聚集可能造成的問題以及客工面對僱主不平等對待而心中積累著不滿情緒等等。

發生騷亂後小印度街頭,圖片來自網絡
為了防止類似情況再度發生,時任內政部第二部長易華仁立即宣布,來臨的周末暫時禁止小印度一帶的商店售賣酒精飲料。
這次的禁酒令最終正式推廣到了全島其他的一些公共場所。直到現在,小印度和芽籠依舊是酒類管制區,在這裡的咖啡店和部分餐飲場所過了晚上十點半後喝酒可以,但不能再買了。
如有違反,初犯者可被罰款高達1000新幣。要是重犯,則會被罰款最高2000新幣或監禁長達三個月,或兩者兼施。

圖源:Hype&Stuff
【2】1969年新加坡種族暴動
作為新加坡獨立後的第一次大規模騷亂,1969年種族暴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和八打靈發生的五一三事件,衝突的主體是華族和馬來族。
當時,獨立後新加坡,華族和馬來族的關係日益緊張,發生在馬來西亞的群體暴動因此迅速擴散到新加坡,關於馬來人對馬來西亞華人實施暴行的流言開始新加坡傳播。

「五一三事件」檔案照片,圖源:維基百科
種種流言再加上新加坡群眾對馬來西亞處理疑似暴徒時的武斷作為感到憤怒,最終華人和馬來人在爆發了一次大規模衝突。
在長達七天的時間內,兩個種族人民之間互相攻擊,最終釀成4死80傷的悲劇。

圖源:新加坡國家檔案館
不過,新加坡內部安全局(隸屬於內政部)與警方合作,遏制了動盪局勢。
之後,在新加坡安全部隊的警戒和新加坡內部安全局的不懈努力下,新加坡終於最終恢復正常。

戒嚴中的新加坡武裝力量,圖源:維基百科
這次流血衝突被平息後在一段時間內依然餘波未消。當然,隨著時間流逝種族矛盾逐漸消弭,新馬兩國之間開展了更多層面的交流。
【3】1854年潮閩族群之亂
在開埠初期,新加坡華族內部之間也發生過一次大規模衝突。
來自潮州和來自福建的華人們,造就了新加坡歷史上最血腥以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的暴動,死亡人數似乎沒有公論,一份公開文件表示共有480人死亡、222受傷。
發生衝突的起因,似乎是因為有人在買米時發生的口角。根據殖民地政府的檔案記錄,暴動及死傷程度以鄉郊更為嚴重,直到英國殖民政府用輪船運送軍隊往市區進兵後,騷亂才被平息下來。

被收繳的各種刀具,圖源:新加坡國家檔案館
上述三次暴亂,分別對應了「早期在新謀生華人間的內鬥」、「華人與南洋土著人種間的爭端」,以及「外籍勞工在現代新加坡社會裡的迷茫」(存疑)。
除了這些以外,在過去的200年間,還有很多改變了新加坡的暴亂事件,橫跨新加坡的殖民地時期、二戰後時期、共組馬來西亞時期......
1851年2月15-20日反天主教徒騷亂,500人死亡
1950年12月11日瑪麗亞·埃爾托格騷亂,18死173傷
1954年5月13日反全國服務騷亂,26傷
1955年5月12日福利巴士騷亂,4死31傷
1956年10月26日華文中學騷亂,13死100餘傷
1963年7月12日安樂島監獄騷亂,4死5傷
1964年7月21日種族騷亂,36死556傷

1956年騷亂的街頭,圖源:英國國家檔案館
當新加坡獨立後,類似的事件就比較少發生了。這其中,離不開新加坡政府的努力和人民的互相理解。
新加坡獨立後為什麼暴亂少?
政府和人民的努力缺一不可
時至今日,新加坡早已擺脫了早年貧窮落後的形象,不僅在創造了「經紀奇蹟」,同時也以安全性聞名全球。

新加坡是全球最安全的國家,圖源蓋洛普報告
一方面,這是因為新加坡政府對待暴徒絕不手軟和姑息,這一點,可以從新加坡獨立後,1969年和2014年騷亂事件中一窺一二。
在新加坡引起騷亂是件比天還大的事。根據新加坡刑事法典,持危險武器參與騷亂者一旦被定罪將面對10年監禁和鞭刑。

圖源:Yahoo
新加坡政府對於那些詭辯的人、那些用口號去煽動的人、那些將刀槍棍棒使向無辜人民的暴徒的態度是「寸土不讓」。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就曾公開對那些意圖用罷工威脅政府和人民,製造騷擾的群體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