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想有鐵飯碗
每個人都只有易碎瓷碗」






針對因為種族而產生的摩擦,新加坡政府也做了很多努力,增進種族之間的互信,減少衝突發生的可能性。
每年的7月21日,都是新加坡的種族和諧日。在這一天,新加坡各大學校的學生們都會身著不同種族、不同國家的傳統服裝,以促進各種族之間的感情,加深對彼此文化的了解,讓他們團結一致,和諧共處。

圖源:李顯龍臉書
除此之外,新加坡政府還大力推廣有關種族和諧的書本,讓孩子們從小就明白種族和諧的重要性,從小就培養他們與其他族群友好共處的意識。

圖源:見水印
此外,新加坡政府還規定,每個食閣中都必須包含中餐、印度餐、馬來餐攤位。
每天吃飯都能遇到不同族裔的朋友,時間久了,自然了解多了,隔閡少了。

圖源:Wak-Wak-Hawker
哪怕是公共假期的安排上,新加坡也同樣體現出了種族和諧精神。
不管是華人的傳統新年、印度人的屠妖節、馬來人的開齋節、哈芝節,還是基督教的聖誕節、佛教的衛塞節,所有在新加坡生活的人不分種族都放假,一起開心都能出門玩!

馬來族慶賀華人新年,圖源:CNA
為了取消各種族之間的物理距離隔閡,新加坡政府還特地考慮了每個組屋區的種族結構,確保和全國人口結構吻合,避免出現單一種族聚居區。
也就是說,要是在一個組屋區內,政府覺得某某種族的家庭數量不足,一些空餘的組屋單位就只會開放給這些特定族群申購!
在新加坡百分之80以上的人口都住組屋的大環境下,這一招效果非常顯著!

圖源:海峽時報
當然,新加坡人本身對政府法規的不牴觸,也讓政府能夠放開手腳去做事。
新加坡人支持嚴刑峻法,也堅信新加坡這一方水土住著不同種族、不同宗教和信仰的人,要彼此珍惜相互信任。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來自人民,在新加坡,這兩者互為依賴和諧統一。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新加坡可以成功的力量源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