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後的水還能用嗎?
當然能!

污水資源化利用
就能讓污水「變廢為寶」

等等!
為什麼要進行污水資源化利用?
難道我們的水還不夠用嗎?
別急,我們慢慢往下看

目前我國水資源不僅較為短缺,同時面臨嚴重的資源型、水質型、管理型缺水問題。
根據數據顯示
我國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屬於缺水國家。
按照缺水迫切指數法
我國10省人均屬極度缺水,8省人均屬重度或中度缺水;北方地區降水量不足使得缺水尤為嚴重。
與此同時,長期粗放式經濟發展造成對傳統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嚴重污染,尤其是在東南沿海地區和太湖、巢湖、滇池等環境敏感性地區),問題更為突出。

污水資源化兼具節水和減排雙重功能,是適合我國缺水問題的必然策略。
污水資源化利用
是指污水經無害化處理達到特定水質標準,作為再生水替代常規水資源,用於工業生產、居民生活、生態補水、農業灌溉等,以及從污水中提取其他資源和能源。
非傳統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相較下,再生水應用前景更佳:
一方面:再生水來源於污水深度處理,更易收集,較海水和雨水更穩定且規模化,較長距離引水更經濟;
另一方面:再生水回用可大大降低污水真實排放量,改善水生態環境。

目前我國污水資源化利用尚處於初步階段,利用水平低,城鎮污水排放量約750億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不足城鎮污水排放量的15%,亟待加快推進。
近年來
新加坡再生水理念在我國引入
得到部分城市的學習借鑑
那我們先來看看
新加坡再生水技術是如何
「變廢為寶」的

新加坡的淡水資源匱乏,一向依賴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供給。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於是新加坡曾在2011年表示,要在2061年前做到水源自給自足。

柔佛河就在新加坡旁邊
2019年新加坡國家水務局發布公告,由於馬來西亞柔佛河的氨含量過高,柔佛緊急中斷了給新加坡供水!重要的是,新加坡超過50%的水源來自馬來西亞的柔佛河。

來源:油管pocketimes
如此嚴峻的情況下,並沒有讓新加坡的自來水供應受到影響。
柔佛水源出問題後,新加坡公用事業局加大了海水淡化廠及新加坡自來水廠的作業,整體上看,新加坡的供水不受影響,還是能繼續喝自來水的。
他們是如何實現的呢?
先看看新加坡的水是怎麼來的,1998年,新加坡啟動廢水回收研究計劃,於是2002年,第一瓶新生水誕生了!

瓶裝新生水
廢水主要是從使用過後的污水裡提取的,包括洗澡水、排泄物,新生水的清潔度比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國際飲用水標準高出50倍!
新生水的生產利用了微過濾和逆滲透兩項先進技術。整個生產過程有3個步驟:
step1:一部分處理過的排水污水會被配送到新生水廠,先用微過濾把污水中的粒狀物和細菌等體積較大的雜質去掉。
step2:用高壓將污水擠壓透過反向滲透隔膜,將已溶解的一些較小雜質過濾出來。
step3: 再經過紫外線消毒,就得到了可循環利用的新生水,新加坡現在有五個新生水廠,每天可以提供將近2.3億升的新生水,五個新生水廠的產量加起來,可以應付40%的新加坡每日用水!

麥里芝蓄水池
雨水是天賜的「淡水資源」,新加坡很早就開始建立蓄水池,到現在已經有將近20個遍布島上各地的蓄水池。每當下雨,雨水就隨著溝渠匯入河流,再流向蓄水池。之後,蓄水池的水又會流到供水處理廠,進行一系列的化學處理、過濾和消毒進而成為乾淨的水源又流向每家每戶和工廠。
使用過後的排水又將流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這些蓄水池除了蓄水功能,還兼具了清潔空氣、城市景觀、休閒娛樂等功能。

位於勿洛的新生水廠
蓄水池附近環繞著茂密的樹林,其中最有名的麥里芝蓄水池更是被稱為「新加坡的綠肺」。然而上面兩個仍不能滿足新加坡自給自足的需求,於是新加坡把眼光轉移到了周圍大片的海水。

麥里芝蓄水池
現在新加坡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海水淡化技術,有5個海水淡化廠,其中有4個已經投入使用。第5個海水淡化廠建在裕廊島上,這是因為裕廊島上有約100家石化及其它化工企業。等到五間廠同時運作,新加坡將增加25%的淡水資源。

裕廊島上的海水淡化廠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挖地砸坑」保護水源,深層隧道排污系統是一條地下污水通道,將污水輸送到位於沿海地區的中央水回收廠,處理後的廢水被凈化為新生水供大家使用。
整個工程分為兩個階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污水通道」之一,總投入超過100億新幣,預計於2025年完工。

克蘭芝的隧道已成型
這些地下隧道旨在滿足新加坡長期的用水收集、處理、回收和處置需求。

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
對優化供水結構
增加水資源供給
緩解供需矛盾和減少水污染
保障水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污水資源化起步較已開發國家晚,從2000年開始有極少數示範項目,在工藝和標準探索達到一定階段後,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的目標也逐漸明確。各地尤其是北方區域也紛紛出台當地規劃。

來源:中國報告網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在城鎮、工業和農業農村等領域系統開展污水資源化利用,以缺水地區和水環境敏感區域為重點,以城鎮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為突破口,以工業利用和生態補水為主要途徑,推動我國污水資源化利用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
我國多地紛紛加快
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工作

北京市經開區萬元GDP水耗
連續7年保持在4立方米以內
僅為北京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用水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高品質再生水已達到
全區總用水量的近30%
占工業用水的40%

近年來,經開區不斷開源節流,摸索出了生活用自來水、工業用再生水、綠地用雨水、市政用污水退水的「優水優用、循環利用、分級利用」的用水模式和嚴把項目入區關口、嚴格執行計劃用水的節水制度。

在東區污水處理廠內,兩側分布了一排排凈化設備連接著粗壯的水管,這些設備都是24小時不間斷運營。從污水處理廠出來的中水,會在這裡經過國際先進的雙膜法「微濾+反滲透」組合膜處理工藝處理後,水中的有機物和礦物質已經微乎其微。
目前,東區污水處理廠每日可生產高品質工業用再生水2.7萬噸,可供京東方和康寧等多家開發區內企業使用。
經過處理後,再生水的回用率可以達到70%,相當於每10噸中水,就可以生產出7噸可以再利用的高品質工業用再生水。

對於大體量的項目,開發區有嚴格的能源入區門檻,特別是在用水方面,如晶片類等產業,開發區一方面嚴格要求企業採取措施,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另一方面採取「以再生水替換自來水」,減少自來水的用量。
為鼓勵再生水使用,開發區再生水價格低於自來水價格。對於一些工業生產的用水戶而言,高品質再生水許多指標優於自來水,企業使用再生水,既滿足用水水質要求,又可以降低用水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