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FB@Muhammad Rifa'ie
弔詭的是,這一頭水柱沖天,那一頭卻風平浪靜,有種莫名的違和感。

圖源:FB@Ayman Husna
遠看這次的水龍捲,似乎隱約中透露出末日畫風。
因為太早,燈光還亮著,遠遠看去反倒像是火光映天,再加上水柱沖天,黑雲壓境,如果沒有綠樹襯著,估計壓迫感更強烈。

圖源:FB@Jason Tan
說起來,在新加坡能看到這麼多水龍捲現象,和這裡的氣候脫不了干係。畢竟,水龍捲是暴雨前積雲形成的低氣壓,進而因大氣不穩定性形成強烈的上升氣流最終演化所致。
而陸龍捲形成條件則更為嚴苛,基本上必須要有地轉偏向力「暗箱操作」才行。而眾所周知,地轉偏向力朝著赤道方向會逐漸減弱,直到消失在赤道處......
因此,在有歷史記錄以來,新加坡幾乎從不刮颱風和龍捲風(這裡單指陸龍捲),絕對是塊風水寶地。

不過,近幾年,新加坡也不是完全擺脫了極端氣候的影響,比如拉尼娜現象。
而且,根據各種研究報告,新加坡的未來似乎也不容樂觀。
這個氣候現象持續了近兩年!
未來新加坡可能被淹沒?
拉尼娜現象,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自然氣候現象。在它出現後,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南亞地區,將有異常多的降水量,變得更加潮濕。
而最近的一次拉尼娜現象,從2020年9月開始,一直持續到了去年8月,一共近兩年時間!

在此影響下,新加坡氣象署今年1月30日發布年度氣候評估報告系顯示,全島去年平均總降雨量是3012.0毫米,比長期平均雨量(2534.3毫米)高出18.8%,為1980年以來第六高!
除了高平均總降雨量,氣候站去年也一共記錄了有210個雨天,更是繼1973年和1927年之後的第三高記錄。

不要以為這種現象對新加坡毫無影響,雨下得多了,對於全島的排水系統都是一個嚴重的負擔。
就拿今年3月30日下午的一場暴雨來說,下了一個多小時的雨,就讓新加坡最繁華的商業街烏節路多處出現淹水情況了。(這還不是新加坡排水系統太爛,相反新加坡排水系統還真的不錯...)

圖源:海峽時報
未來,新加坡面臨的氣候威脅可能會更加嚴重。
2019年,發表在Plos One上、蘇黎世理工學院一項關於氣候變化的研究顯示,新加坡將在幾十年後,遭受前所未有的極端氣候衝擊!

體現在降雨量變化上,今後雨季時新加坡出現洪澇災害將更加頻繁,相反旱季時則會更加乾燥,更易引發嚴重乾旱。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這或許就是新加坡不願意面對的未來。

紅色區域表示在2050年將會遭受前所未有的氣候衝擊的地區、綠色區域表示將會遭受劇烈氣候變化的地區 要知道,新加坡人對於天氣變化實在是相當敏感。
比如,近段時間動不動就35度左右的高溫就讓人相當恐懼,網上甚至還傳出了「本地氣溫可能會在40到50攝氏度之間」的謠言,逼得當局只能馬上公開闢謠。

來源:8視界
要是到了20多年後,新加坡的氣候真的如同上述報告中一樣的話,那麼這個四面都環水的小島國,日子確實會不好過。
當然,這些年新加坡政府也不是無動於衷。早在2017年,新加坡政府就宣布將車輛增長率削減至零,並加強車輛排放管理。
同一年,為了應付極端天氣,新加坡公用事業局也耗資5億美元改善現有的排水設施,以防止因極端天氣已經變得日漸普遍的洪水泛濫。

圖源:環球時報
而在去年,新加坡設立了碳排減量新目標,宣布最晚將在2050年達到凈零排放......這些年來,新加坡在適應和減緩環境變化問題上出了很大力氣,但是,讓世界各國都聯手節能減排,比起新加坡所做的更加有效。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說,如果海平面上升幾十公分,新加坡就可能會淹到水裡。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曾有研究表明,只要海平面上升一米,下圖紅圈裡的裕廊島、樟宜機場、大士、西海岸等填海區,都會重新沉入水裡。

讓人擔憂的是,留給新加坡的時間看起來好像不多了。
可是,還有一個令人倍感無奈的事實卻是,作為一個小島國,在上面這個問題上,新加坡自身能起到的作用,實在很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