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調查:雖存在一些歧視 84%年輕人認為各族相處相當好
一項針對2000名新加坡年輕人的調查反映,84%認為各種族的關係相當好,但還存在一些種族歧視。6%年輕人則覺得種族歧視「普遍」,較多印族年輕人持這個看法。印族年輕人之中有14%認為種族歧視普遍,高於馬來族的9%和華族的5%。
整體而言,98%年輕人認同種族和諧的重要性,少數種族尤其贊同。馬來族和印族年輕人之中,認為種族和諧「非常重要」的分別占54%和55%,而華族年輕人則有四成把種族和諧視為「非常重要」,視為「重要」的較多,占43%。
人民協會青年運動(PAYM)去年7月22日至8月5日向16歲至34歲各族人士展開這項調查,旨在了解年輕人對種族和諧的看法。組織接下來將通過一系列對話會和網上問卷,希望收集10萬名年輕人對構建種族與宗教和諧社會的想法。

人協青年運動星期六(5月20日)舉辦Y-ChatRPT系列的首場對話會,RPT代表尊重(Respect)、和平(Peace)和一起(Together)的縮寫。這三個字最能引起受訪年輕人的共鳴,對話會名稱的其他選擇包括「了解」「接受」等。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人協副主席唐振輝在榜鵝綜合社區中心為Y-ChatRPT系列對話會主持推介。他致辭時說,要成為一個「種族盲」(race-blind)社會,這必須是一項持續的工程。人們會因共同語言、相同宗教或飲食文化等共同點與同類聚集在一起,這是人之常情。
新加坡有意識地通過憲法 保護少數種族的利益
有鑒於此,為了維護多元種族和宗教社會,新加坡有意識地通過憲法保護少數種族的利益,這與其他許多國家讓少數服從多數的做法不同。我國也為各種族和宗教提供空間,讓人們能自由地追求信仰。
政府將繼續通過對話和討論會等活動,促進不同群體的了解。新加坡最近把7月定為種族和諧月,希望通過更深入的活動提高學生對不同種族與文化的認識。但他強調,維持和諧社會不能單靠政府,必須由個人做起,民間組織也可以發揮重要角色,促進對話。
他提醒在場者,人們在不同場合中都可能成為「少數群體」。「身為多數群體時,應有意識地考慮少數群體的感受,注意言行舉止,以免不經意地對他人造成傷害。少數群體未必會反映感受,擔心被視為小題大做,但當這類事件一再發生,將會影響不同群體之間的信任與相處。」
約100人參加對話會,分享小組討論後的建議,包括拒絕種族歧視類玩笑、展開代際對話等。德明政府中學(高中部)學生陳馨凝(17歲)從朋友那兒得知活動後決定參加,想了解不同人對種族課題的觀點。
她受訪時說,因就讀特選學校,她很少有機會認識非華族學生。雖然學校有時會與回教學校辦活動,但通常是一次性的,並限在某個年級。她覺得學校之間可以建立更長期的協作,讓他們有更多機會與其他種族的學生建立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