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最近很出圈,致力於發展數字化經濟的新加坡自然也不能落後。
人工智慧帶來的利弊,不能單靠企業,政府、業界和公民社會都須共同努力,通過制定國際原則、規範和準則,引導人工智慧的發展。
商業競爭壓力推動企業的創新發展並能夠開發尖端的高質量產品,這涵蓋人工智慧、機器人、數碼通信和生物科技等領域。
新加坡正積極開拓人工智慧的發展,希望能提高國人在這方面的意識,並納入接下來的重點發展項目之一,在個人、教育和工商領域全面推廣,以取得區域領導地位,進一步朝智慧國的發展目標邁進。
人工智慧在新加坡已經有了不小範圍的應用。
ERA產業將人工智慧融入到內部應用軟體中,並將在3月底前過渡到使用ChatGPT平台,以進一步提高自動化能力。
為追求房地產科技的進步,ERA日前表示,決定將新加坡作為主要的科技創新中心,並承諾將在今年投資520萬元用以提高科技能力。

這項投資包括在科技人才方面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如移動應用程式開發人員、用戶介面(UI)和用戶體驗(UX)設計師、後台工程師等,目標是將科技團隊的人數增加一倍,以支持正在進行的科技升級。
裕廊集團和起步公司飛比之智能科技(Vebits AI)合作,自去年11月起在維壹科技城(One North)使用上述方案,提高道路視察的效率。
飛比之智能科技公司,視察員只要在車內裝上智慧型手機,開啟應用,手機就會沿途拍下路況。所有照片都會上傳到雲端系統,並在分析後,立即生成報告,清楚註明問題種類和地理資訊等。
設施視察員只要開啟手機應用,手機就會拍攝馬路狀況,照片經過人工智慧(AI)分析後會標出哪些車道凹坑、歪斜的路牌或是退色的路面標示需要處理。從出勤到完成報告,所需時間從原來的兩天縮短至一小時。
像ChatGPT這類人工智慧工具越來越普遍,本地大專學府陸續更新指導原則,提醒學生妥當利用科技學習。

新加坡國立大學在發函給學生說,隨著人工智慧工具在全球更普及化,校方有必要教育學生如何妥當利用這類工具,在諮詢大學各方後制定一套指導原則。
根據國大圖書館網站刊登的指導原則,直接使用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來充當自己的作品、把內容重組後當作自己的作品,利用人工智慧抄襲其他人的作品都是不誠實的行為,違反學術誠信,校方將對此採取行動。學生可面對成績降級、不及格或被開除的後果。
學生可使用人工智慧的範圍將依課程和作業目標而異,學生應向教師查詢使用的範圍。一些可行的用途包括找尋資料或進行校對工作。
若經教師的批准,須藉助人工智慧完成作業,學生應註明過程。例如:使用哪些工具、在哪個階段使用人工智慧、如何利用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為作業增值。

本地教育中心和大學尋求通過人工智慧提升學生學習體驗的同時,也在探討如何避免濫用的情況出現。
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可用機器人改善語法,因為生成的句子還行,沒有太大的語法問題。能力較強的學生,他們將能以此作為快速聯想的工具。
新加坡管理大學受詢時表示,正在制定管理人工智慧使用的框架。南洋理工大學則表示,正在探討讓學生具備使用人工智慧的方法,並會不斷審核各種作弊探測器。
ChatGPT等人工智慧顯著發展的同時也帶來更多風險,當局將推出兩套新個人資料指導準則,維護公眾隱私。
首先,人工智慧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對科技資源的處理更全面,超越搜尋引擎的基本功能。其次,對於學生學習進度的評估,能夠更客觀與精確,提高數碼化評估的效率。最後,人與人之間的學習與溝通交流模式,同樣取得很大的突破。
人工智慧目前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須改進,充其量只能扮演輔助角色,尚不可取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人工智慧在情感交流上的欠缺,會影響人際交流和情商方面的發展。人與人之間在溝通時須察言觀色,是人類不能失去的本能。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碰到困難或壓力太大時,可能會產生壓抑和空虛的感覺,而人工智慧是無法察覺到,也無法給予安撫和輔導的。
學術
從學術層面而言,特別是文科學生,資料的收集並不難,但要從繁瑣的資料中整理出一篇好文章,或可以藉助人工智慧的智能情感標籤,但目前的學習效果,還是無法超越人類所表達和講解的那麼理想。
對於一些上下文之間的隱藏信息,更是須要討論和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碰撞,才能取得更深入的了解。這是人工智慧目前所不及的。

但是,科技日新月異,人工智慧在未來的發展是個未知數。世界各國都急切須要培育這個領域的人才,教師在教學上也要不斷深化和改進。人工智慧雖潛力無限,但人最終不能被機器駕馭,反而應該善加利用,把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率。這才是人類最高的智慧。
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Commission)今年將推出兩套指導準則。
指導原則
第一套指導準則針對人工智慧系統,鼓勵業者在運用個人資料時保持透明和溝通,通知用戶何時和如何使用他們的個人資料。指導準則也涵蓋運用個人資料以訓練、測試和監測人工智慧系統的最佳實踐。
第二套指導準則針對兒童的個人數據,明確列出社交媒體服務和產品業者應如何制定實際措施。這包括在使用13歲以下兒童的個人資料前徵詢父母同意,並確保這些資料不會被公開。
人工智慧未來的發展如何,我們還需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