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橫行之際,黃皮膚猶如過街老鼠,成了宣洩惱怒情緒的箭靶」

2021年08月12日   •   4萬次閱讀

編按: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亞裔群體在世界各地遭到歧視和排斥。前一陣子,針對亞裔的暴力犯罪事件頻發,多地更爆發了「反對亞裔仇恨」大規模抗議遊行,網絡上也掀起了#StopAsianHate 運動。

各色人種理應得到同等尊重,並享有平等權益。這一宗宗觸目驚心的暴力事件,不禁讓人反思,究竟仇恨從何而來?

本文原標題為《膚色與病毒》,刊載於《怡和世紀》2020年6月第43期。作者周維介為本地文史工作者,《怡和世紀》特約撰稿人。

三十多年前我客居香港,閒時與損友在咖啡座話北聊南,從異族通婚的文化坎說起,最後觸及了人類無可救藥的膚色偏見,我鬧著玩說想寫膚色小說,編個故事點燃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著火點是種族主義,這場膚色戰爭將毀盡人類歷盡滄桑建立的文明。數十年匆匆刷去,撰寫小說的念頭早已煙消雲散,人間的膚色歧視並不因曼德拉反種族隔離的勝利而有所緩解。膚色歧視,依然隱藏於地球的旮旯角落,供各地政客免費借用,作為面對管治危機時轉移視線,或篡謀奪權的有效利器。把種族情緒操作成民粹,是投機政客屢試不爽的仙丹靈藥,尤其在網際網路時代。

今歲開春,原本喧鬧喜慶的氛圍悄然走散,因為中國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染病者迅速爆千破萬,武漢火速封城,惶惶人心四處盲竄,新冠肺炎瞬間成為全球焦點,讓病毒更為趾高氣揚,風速火輪向各國輻射蔓延。面目隱晦的病毒,眨眼間讓天下蒼生六神無主,膚色歧視趁此時機出籠,黃皮膚猶如過街老鼠,成了人們順手拈來宣洩惱怒情緒的箭靶。

世人對人種的甄別能力本就差強人意,全球化的密集互通往來都提升不了爺們的認知段數。在人蟻攢動的國際都市,蠅營狗苟的人們仍分不清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越南人;也辨不了英國人、德國人、俄羅斯人……於是黃種人白種人之類的模糊代稱,成了眾人最愛。這回病毒肆虐,初現的膚色歧視並不起眼,多半與戴口罩有關。這類不爽,多在歐美浮現,黃皮膚的年輕學子戴口罩出門,簡直扛著病毒原罪,不論乘坐交通工具,或溜街逛巷,隨時迎來當地人的異樣眼光或粗口謾罵。紐約某華人戴口罩上街,有路人看不順眼,捅了他一刀;在加州,有華人餐館被膚色暴徒砸爛;在柏林,越南裔年輕人上了火車,卻被一群人連打帶罵趕下列車;德國街頭,黃皮膚走進白人群里,周圍便有Corona Corona 的雜音響起。

(今年4月4日,大批民眾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大橋參加反對亞裔仇恨遊行。圖源:新華社)

後來的行為就變本加厲了。仇視的眼神對著你,毫不掩飾「你有毒,滾開!」的厭惡。比利時疫情極速惡化之後,中國政府及時送暖,贈與口罩和呼吸器,但之前數周,當地某中學網站,亮出該校慶祝畢業的集體照,畫面上一班洋學生身穿中國馬褂旗袍,頭戴斗笠帽,拉著醒目的長布條,上書「Corona Times」。扣帽了,雖然東方強力抗議反彈,但對方辯稱那不算歧視。

法國有女教師到醫院求助,死活都要大夫替她檢測新冠病毒,醫生坦言沒有症狀不必如此這般,但她堅持,理由是她班上有三名亞裔小孩。大夫語塞。其他歧視片斷,包括德國有業主以「我們不要新冠病毒」為由,拒絕華裔女生租房;豪華郵輪自我標榜,它船上沒有華籍員工……

(「仇恨是一種病毒」,圖源:Unsplash)

媒體,是膚色民粹的最大幫凶。它只須在標題上下足功夫,便能輕易撩撥讀者的情緒,德意志和美利堅,都有實例:「新冠病毒—中國製造」、「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滿滿灌注了羞辱的毒汁;丹麥媒體,把中國國旗上的五星,修成新冠病毒模樣,用意淺淺,立馬逮住全球目光。上述膚色歧視,不必洪荒之力,便坐收了精神層面的歧視效果。

三月初,這種針對膚色仇視的表達有了轉折,從語言暴力導向肉身的攻擊。在倫敦修讀法律的新加坡學生莫顯強倒霉逢煞,遭人不分青紅皂白圍毆,成了心魔宣洩膚色仇恨的對象。當天他步行於牛津街,突然被四名青少年襲擊,臉部骨折,雙眼淤血腫脹,必須接受手術治療。他憶述:當時動粗者從他身旁走過,瞪著他冒犯地吐出「Coronavirus」一詞,他錯愕,本能地回望,瞪眼者即刻朝他吼,罵了粗口,拳頭落下,其他人跟上揍他,落下一句:我不要新冠病毒來我的國。受害人受訪時留下一段值得咀嚼的話:在倫敦兩載,他年年都遭遇有意無意的種族歧視言論攻擊。

(疑因冠病疫情引起的種族歧視,在倫敦修讀法律的新加坡留學生,遭人不分青紅皂白圍毆打成重傷。)

哎,飛象過河啊。人到他鄉異地,即便流利使用當地語言、認同他人文化,不惹事,不生非,入鄉隨俗了,也未必能免於膚色暴徒的重磅襲擊。天皇巨星邁克傑遜,有效地把一張臉漂白了,也迴避不了膚色病毒的騷擾。

新冠病毒橫行之際,閃避黃種人的鏡頭屢見不鮮,遇黃皮膚如鬼見愁的心態,已然養出金剛不壞之身的精神新冠病毒,在一些西方人心腦里埋伏,伺機出擊。此刻,膚色成了為疫情擴散尋找罪魁禍首、代罪羔羊的最好對象。於是有義大利華人百般無奈,站在街頭舉牌抗議:我非病毒,我是人。這與某歐洲餐館華裔老闆的感慨異曲同工,他面對鏡頭,淡淡感懷:此刻,我們要應付的,是病毒,不是人。

(美國華裔老太無端遭襲,於是她持木棍反擊,將襲擊者打到躺上擔架送醫)

歧視,是人性中永遠存在的陰暗,人人身上皆有,只是面積大小有異、深淺有別。膚色歧視是人體里的頑固排他基因,像蟑螂一樣存活億年而不衰。它若遁跡,只是一時,暫緩潛藏於體內隱秘處,等著出其不意的攻擊。這次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是人們面對嚴峻的生命威脅,陰暗心理決了堤,便釋放膚色病毒以消極抵抗。

膚色歧視的成因複雜,膚色的優越攀比、種族之間的被奴役與復仇、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霸權盛衰易位……不論強方或弱者,各色人種不免都粘有膚色病毒,彼此冒犯,互以歧視稱謂貶低對方,裸露輕蔑與不屑:豬尾巴、zhi那、鬼佬、番仔、南蠻、黑鬼、白皮豬、阿差、高麗棒子、黃禍……這些情緒語言的釋放,有時故意,有時不自覺,刀來劍往之間,層層加碼,像美國一眾位高權重的政治精英,一張口飛沫滿天,把新冠病毒一路說成武漢病毒、中國病毒和功夫病毒。童稚般吵著,也煽情也缺高度,那話兒是亮給子民們過乾癮的,犯不著隨之起舞。膚色歧視沒有特效解藥,已知的較好方式,是萬眾都敞開包容心,但它不是一帖徹底根治的藥劑,而是一劑保養品,服用能延緩病情,停服則失靈。

《怡和世紀》是新加坡百年歷史的華人俱樂部怡和軒所出版發行的綜合雜誌,含時事觀點、金融財經、人文史地,也設有藝文欄目,是本地文化圈的心血之作。

《怡和世紀》已辦刊十年,現推出珍藏版合集(12期到44期)共33本,僅售10套,每套售價260新幣。也歡迎訂閱新刊,每年3期,單本訂閱價格10新幣,全年訂閱(3期)24新幣。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聯繫《怡和世紀》發行部門,亦歡迎海外訂閱。

詳情請電郵垂詢:[email protected]

555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15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開戶最新攻略
2025年05月07日   •   5萬次閱讀
她只是去上課,卻永遠沒能回家!
2025年05月09日   •   5萬次閱讀
2025大選的最大贏家不是黃循財也不是行動黨,而是……
2025年05月07日   •   4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3萬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比爾蓋茨來新加坡也要吃食閣,排隊拼桌吃榴槤,超接地氣
2025年05月09日   •   1萬次閱讀
「川普朋友圈唯一受邀者」 ,周受資攜妻子亮相Met Gala 紅毯再成焦點
2025年05月09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留子們必看!在新加坡地鐵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險挨罰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9747次閱讀
在新加坡,拿到工資後,每個月要存下這麼多錢?!
2025年05月06日   •   5985次閱讀
越來越多新加坡學生選擇到荷蘭、德國和日本留學 原因竟然是……
2025年05月08日   •   5814次閱讀
新加坡自雇EP為什麼建議至少6000新幣的月薪
2025年05月09日   •   5472次閱讀
與新加坡人結婚有醫療和生育補貼?官方回應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5130次閱讀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長海岸線,但卻縮小領海,轉口貿易也會減少
2025年05月06日   •   4959次閱讀
股神巴菲特的15個投資建議,在新加坡必看
2025年05月09日   •   4788次閱讀
PR不在新加坡,再入境許可證REP過期了,還能更新嗎?
2025年05月07日   •   4446次閱讀
功成身退,薪火相傳:新加坡政治元老王瑞傑、張志賢同時隱退!盤點其對國家發展的奠基性貢獻
2025年05月09日   •   4275次閱讀
實拍!在新加坡吃飯偶遇比爾蓋茨!
2025年05月08日   •   3933次閱讀
聊聊新加坡共和國
2025年05月06日   •   3591次閱讀
雙向奔赴!中國外交部表態:願攜手新加坡新一屆政府深化務實合作!且看新中關係35年"進化史"
2025年05月09日   •   3078次閱讀
「你孩子沒記作業關我什麼事?」新加坡老師一番話炸翻家長群!
2025年05月10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