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是中國古人的「寵兒」,幾千年來備受讚譽。藏於甘肅省博物館的國寶級東漢文物銅奔馬,因獨具匠心的設計和卓越精湛的工藝,被認為是東西方文化交往、特別是古絲綢之路人文商貿往來的使者和象徵。它以浪漫主義手法烘託了駿馬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神情,給人們豐富的想像力和感染力。
本期,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將為您介紹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稱「馬踏飛燕」的銅奔馬。
Part.1
銅奔馬的前世今生

1971年,時任甘肅省博物館負責人王毅(左)為郭沫若先生(中)介紹銅奔馬。
20世紀60年代末,銅奔馬被偶然發現於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東漢墓葬,因其構思奇妙,造型獨特,鑄造精美,成為中國古代青銅藝術品中罕見的傑作。
1971年,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國首相賓奴訪問蘭州,參觀甘肅省博物館時,郭沫若對銅奔馬「一見鍾情」。塑造者定格了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越飛鳥的剎那瞬間,且讓飛鳥回首驚顧,更增強了奔馬疾速向前的動勢。郭沫若認為其造型獨特,既有風馳電掣之勢又符合力學平衡原理,當場揮毫寫下「四海盛讚銅奔馬,人人爭說金縷衣」的詩句,將其命名為「馬踏飛燕」。
1983年,它被中國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96年,它被中國國家文物局專家組鑑定為國寶級文物;它曾多次登上中國郵票的封面;您也可以在全國許多城市的廣場或火車站看到它的身影。

中國旅遊標誌

Part.2
國寶檔案

2020年6月17日,參觀者欣賞甘肅省博物館展出的「銅奔馬」真品。
國寶檔案:
姓名:銅奔馬
年代:東漢
外形:高34.5、長45、寬13.1厘米
體重:7.3千克
地址:1969年武威市雷台漢墓出土
銅奔馬是雷台漢墓出土銅車馬儀仗隊中的一匹。馬作奔騰狀,頭微左偏,頂飾雄勝,雙耳如削。兩目圓睜,鼻孔奮張,作昂首嘶鳴狀。馬身粗頸長鬃,廣胸圓臀,細足闊蹄,長尾飄舉,末端結紒。
Part.3
文創產品



近年來,甘肅省博物館推出以銅奔馬為主題的系列文創產品,讓文物走進生活,受到人們喜愛。其中這款銅奔馬玩偶近日走紅,有站姿款和奔跑款兩款,表情俏皮生動。玩偶一經推出, 立刻大受歡迎,可謂是「一馬難求」。
其他銅奔馬文創產品

銅奔馬咖啡

銅奔馬元素的書籤

銅奔馬工藝擺件

銅奔馬元素的摺扇

銅奔馬元素的飾品

銅奔馬主題風箏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在甘肅省博物館展廳內拍攝的文物銅奔馬;下圖為在甘肅省博物館拍攝的銅奔馬元素的文創產品

銅奔馬元素的雪糕

銅奔馬立體積木
鳴謝:
甘肅省博物館
新華社
中國新聞網
部分圖文資料來自公開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