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業 VS 中國金融業,一文看明白

2022年02月06日   •   3萬次閱讀

世界多國疫情仍在發酵中,疫苗的出現讓控制疫情有了希望。對於一些國家來說,早日控制疫情才能早日恢復經濟。

根據Deloitte《Banking and capital markets outlook》文中的數據顯示,2022年各個經濟體將持續進入恢復狀態。

Source:Deloitte

那麼新加坡和中國金融行業現狀如何?前景如何?BestTop 的2位金融行業導師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一、新加坡金融行業

新加坡金融行業有多繁榮?它是新加坡求職競爭最激烈的行業,激烈到EP的薪水門檻都比其他行業高500新……

Source:Statista

新加坡繁榮的金融行業背後,有著許多公司和機構的身影。據統計,截止2019年,新加坡有757家資本市場服務許可證持有者,以及187家保險公司。新加坡已成為亞洲的金融服務中心。

在2017年,新加坡在金融和保險服務領域就已經吸引了約8538.1億新元的外國直接投資。

接下來,BestTop為你分享新加坡金融行業的Z導師和C導師的觀點。此處特別鳴謝這兩位導師的無私分享!

新加坡金融行業現狀

Source:BestTop 導師獨家整理

新加坡的金融行業可以細分為全業務銀行、企業銀行、保險公司、投資銀行、投資公司、再保險公司、私人銀行7個分類。

新加坡全業務銀行包括本地三大銀行DBS/UOB/OCBC,以及Citi Bank,HSBC,渣打銀行。

企業銀行的代表公司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司,比如Deutsche Bank,Barclays等等。

保險公司的話,比較傳統的幾個亞洲保險公司比如AIA,Great Eastern,AXA,MetLife,Allianz, AIG, 蘇黎世保險,這些他們都在新加坡有龐大的業務。

再保險公司比較著名的幾家:ACR,慕尼黑再保險和瑞士再保險。

慕尼黑再保險和瑞士再保險算是全球比較領先的兩家再保險公司,在新加坡近年來他的辦公室也在擴張的狀態。這證明了新加坡的保險市場其實是會發展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好的。

新加坡的私人銀行作為服務高端零售業客戶的機構,它不同於投資機構,它更偏向於是高端的零售銀行機構,但它又承擔了一部分的資管職能。比較著名的就是OCBC的私人銀行,LGT的私人銀行亞太總部,PICTET的亞太總部,Julius Bar的亞太總部,LOMBARD ODIER的亞太總部,它們都會放在新加坡,當然它們的交易部門有可能放在香港。

新加坡金融科技

Source:BestTop 導師獨家整理

新加坡的金融科技行業,23%的在做支付,17%在做信貸, 22%在做理財,17% RegTech& Data,8%在做保險,13%在做其他的內容。

大家可以明顯看到支付和信貸的金融科創處在一個過飽和的狀態,資管、監管、還有保險相關的現在處在比較蓬勃的生長期。

如果從融資的輪次來看,新加坡早期的融資會多,美國的話算是一個比較健康的狀態,國內的話早期算比較少,說明國內的競爭壓力比較大,然後環境越來越不適合創業。新加坡的情況相反,適合創業,但是市場會比較小

所以大家要評估一下風險,金融科創走到後期可能會比較少。

二、中國金融行業

中國是地球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最大,最複雜的銀行業之一。在全球十大銀行中,有五家是中國銀行。 除大型國有銀行外,還有一百多家商業銀行在區域一級經營,外國銀行也獲准在這裡開設分支機構。

中國金融行業簡介

Source:BestTop 導師獨家整理

在中國,有3家政策性的銀行,6家國有銀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

還有一些新興的民營銀行,像網商銀行、中關村銀行、微眾銀行,這些是百分之百的私人銀行。

證券交易所的話就是香港交易所,深圳交易所,上海交易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大概就是這些比較大的。

國內的券商其實就相當於歐美的投行,它們是一個意思。國內比較領先的券商大概就是海通、申萬、廣發、國安、長江。

國內之前是不允許外資銀行和外資證券公司擁有獨資公司的,所以國內的外資券商全部都是合資的:花旗、高盛、高華、瑞信、光大證券等等。

但近幾年已經全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限制。從合資到控股再到獨資,外資銀行在國內也逐漸發展壯大中。

保險的話就比較複雜,在這些保險公司之中,符合國企屬性的只有5家,其他公司相對國企來說,都是民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很多保險公司都是股份制,而這些股東之中有國有資本,也有民營資本。

中國金融科技

Source:BestTop 導師獨家整理

國內的金融科技行業,大概有三類服務。一類是transaction服務,一類是Financing,一類是investing,就是支付、信貸和投資,這是國內做得比較好的三個金融科技領域。

國內的技術方面,LT還處在一個比較初期的階段。BLOCKCHIAN的應用會比較少,BIG DATA走在最前面,應用比較廣泛。

FinTech相對於傳統金融行業來說更偏向於網際網路行業,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個IT行業。這麼一個金融服務和傳統金融行業其實關係並不是很大。

下圖大概梳理了一下全球金融科創的趨勢。大家可以看到全球的金融科創中心的話,北京會排的比較靠前,然後就是矽谷、紐約、上海、倫敦、杭州、深圳、芝加哥。

Source:BestTop 導師獨家整理

三、導師建議

在之前的「新加坡VS中國金融行業前景」講座中,導師們除了分享兩國的金融行業現狀及前景,還為大家解答了一些常見的問題。

準備求職金融,回國還是留坡?

當你去考慮回國還是留坡的時候,最重要的還是要考慮自己最想做金融行業細分下哪類型的崗位

比如說你非常想做二級市場的這麼一些金融崗位,國內其實像香港這些地方更加適合做二級市場的交易類型的工作,而新加坡本地的話二級市場沒有那麼的活躍,那這樣就能很快的讓你篩選掉新加坡這個選項。

當然如果你是想做管理這類型的崗位,那可能留在新加坡會更合適一些,因為新加坡是想成為東方的瑞士,努力地在建設金融的細分領域,會有比較多的崗位。

具體就是看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是什麼,然後去衡量那個行業是在新加坡的大環境比較好還是國內大環境比較好。當然也要結合新加坡的政策。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細分行業和公司?

其實就是一句老話:實踐出真知。你一直聽很多的講座,看很多的書,可能了解得也很片面,不如找機會深入體驗。

實習是最有效的方式。通過自己做,觀察身邊的同事,你才會深刻體驗到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工作,明白假如你加入這家公司,每天你會面對什麼。不停地去實習,又能賺錢,又能認識更多的人,又能攢經驗。

其次,多參加career talks,真正去跟別人深入交流,聽別人分享日常工作是什麼樣,給你一個概念,否則有很多你可能之前只是知道一個表面,但並不清楚真正的工作是怎樣。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啦~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