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臉!新加坡經馬桶再生的水,你們能不能克服一下心理障礙?
大家應該都知道~
新加坡有這麼一個存在
「再!生!水!」

新加坡有四大供水來源,即國內集水、進口原水、新生水、淡化海水。其中雨水收集和進口原水占用水總量的75%,其餘25%為新生水和淡化海水。
過去,新加坡的食用水非常依賴馬來西亞,但是基於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關係,「再生水」的存在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說,新加坡對再生水是非常看重的,從2006年開始,政府就投資了3.3個億,讓新加坡成為全球水資源技術的研發中心,新加坡的再生水技術在全球來說,都是非常出名。
到底新加坡的再生水,來源是哪裡?
是的,你想的,是存在的~
2002年,新加坡宣布說,它將在明年把來自洗手瓷盆、浴缸和抽水馬桶的經過再處理的再生水摻入蓄水池,做為當地飲用水的間接供應。
也是因為這個「來源」
新加坡政府也承認
他們在克服大家飲用再生水的心理障礙方面
有點困難~

不知道你們是怎樣想的?
不得不說,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曾經因為用水問題發生過意見不合,當時,馬來西亞表示將會提高供水給新加坡的價格。
要是以後真的沒水了
大家總得喝水吧~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下,一名網友在知乎上對再生水的解釋吧:
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這類新聞了。大眾媒體為吸引眼球,總是把污水描述為糞便,大概是為了提高點擊率吧。
一、糞便哪去了?其實原新聞寫的很清楚,這個是用市政污水(sewerwater或sewage water)經過處理後的再生水,達到了飲用標準。什麼是市政污水呢?廁所沖洗廢水、洗浴廢水、廚房、部分雨水、辦公和商業場所的污水(總之就是居民生活產生的污水)都屬於市政污水,通過市政排水管網,輸送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一般為物化處理、生化處理和深度處理),達標後排放(一般是地表水體)。管網中的污水以液態為主,含有少量的固體不溶性物質,也就是懸浮固體,在進入污水廠的第一道程序——粗細格柵處,將較大的雜質去除(類似篩子),通過沉砂池將無機顆粒物去除,然後進行處理。但是!!這些個過程是不可能有糞便的,不然污水管網哪還有運輸能力啊,全被堵塞了!那麼糞便去哪了呢?對於家庭小區,有廁所的營業場所,廁所廢水(這個是含有糞便的)先進入小區的化糞池處理,在這裡實現固液分離,即糞便留下,污水進入管網(一些工業場所也可以內部處理、達到進入下水道標準後進入市政管網)統一處理。化糞池內殘留的固體物質(糞便為主,這個真的是糞便)會進行厭氧消化,實現一定的減量化,然後定期清除即可(一般半年一次)。
二、這個水能喝嗎?新聞裡面就是把市政污水處理後飲用而已,這在技術上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民眾心理能否接受。水處理界很早就提出污水回用(而不是直接排放到水體),通行的是將污水處理到中水後回用於綠化、保潔等,但這個中水是不能身體直接接觸的(標準是這麼寫的,其實是不讓進口和眼睛等,洗手洗腳沒問題的)。這個國內外很多案例了,技術上一點難度都沒有。至於處理到上水,即自來水或直接飲用水,技術上也沒有難度,無非就是再上納濾反滲透之類的呀,只不過民眾無法接受而已。美國一個地區在推行這個,現在在投票呢,決定是否允許污水處理後的水(已達到飲用水標準,並在小範圍推行了)納入到水庫中,為當地供水。具體新聞來源等我看到後再補充上來吧。那麼,還有其他地方這麼處理嗎?當然有了,實在沒水喝了,也只能喝這個了,比如新加坡的「新生水(NEWater)」項目。新生水已作為新加坡四大「國家水喉」計劃(雨水收集、淡水進口、新生水和海水淡化)之一。2002年8月初,在新加坡國慶37周年前,新加坡新生水技術的研發正式宣告成功。從2003年2月21日起,新加坡正式啟動新生水推廣活動。目前新加坡共有五座新生水廠,所生產的新生水差不多能夠滿足全島30%的用水總需求。 新生水目前大部分用於工商業,一小部分注入水庫,用作自來水。

說真的,你們可以克服一下心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