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加坡的反對黨,相信很多人會表示很驚訝:新加坡這麼一個威權社會,竟然會允許反對黨的存在?即便有,多半也是擺設罷了。
實際上,新加坡自1959年取得自治地位以來,就一直有反對黨,且反對黨是合法存在,也是實實在在的反對。只是反對黨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的實力差距太大,沒有太大的存在感而已。
反對黨的存在對新加坡而言,還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它維持了新加坡議會民主制的形式;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給人民行動黨造成壓力,促使他們做得更好,這對新加坡的整體利益是有幫助的。
一、盛極一時的「社陣」
1954年,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成立;1959年,人民行動黨開始執政,迄今61年,從未輸過選舉。
人民行動黨在成立之初,內部其實是有不同路線的:一派是以李光耀為代表的右翼,代表中產和中上層階層的利益。另一派是以林清祥為代表的左翼,代表中下層的利益。兩派後來因為理念之爭分道揚鑣,左翼出走,成立政黨社會主義陣線,簡稱「社陣」。
社陣成立之初,風頭要壓過人民行動黨一籌:原來人民行動黨51個地區支部,有35個選擇支持社陣,23個地區組織秘書,有19個也是站在了社陣一邊。按照正常的議會民主制選舉的傳統,社陣完完全全有機會贏得大選。
但是社陣在1966年的新加坡大選犯了非常大的戰略性錯誤,宣布抵制1966年的新加坡大選,號召選民投棄權票,由於社陣拒絕參加選舉,直接導致人民行動黨囊括了所有議席。
社陣放棄了議會鬥爭,開始走上街頭。一方面等於放棄了合法上台的機會;另一方面,也給李光耀打壓他們提供了口實。此後,李光耀發動了兩次「冷藏行動」,基本上將社陣的領導人一網打盡,從此一蹶不振。
社陣存在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在新加坡歷史上非常重要,也湧現出一批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

社陣的代表人物(圖源:網絡)
(1)林清祥
與接受英文教育的李光耀不同,林清祥接受的是華文教育,他辯才無礙,非常有個人魅力。在新加坡取得自治前後,林清祥是最耀眼的政治明星。當時包括李光耀在內的所有人都認為,林清祥會成為下一任新加坡總理。但是後來他三度被捕入獄,坐了十年牢,獲釋後被「流放」至倫敦,政治生涯就此結束。
(2)林福壽
林福壽是一名醫生,他被李光耀關了19年8個月,獲釋之後繼續在醫院工作。晚年的林福壽發表過一個演講,大意是說,很多人認為,人在年輕的時候應該是理想主義者,年長之後應該成為現實主義者。林福壽認為這種說法完全是胡說八道,是放棄理想之人的自欺欺人。言下之意是,理想主義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放棄。
(3)謝太寶
謝太寶是一名中學老師,他失去自由的時間長達32年,比曼德拉的26年還要長。謝太寶是一個內心非常強大的人,在失去自由的過程中,堅持學習;59歲的時候,在荷蘭的一個研究所獲得社會學碩士學位,65歲時獲得博士學位。
無論是林清祥、林福壽,還是謝太寶,都是有情懷、有理想主義色彩、關心普羅大眾的政治人物。但是政治鬥爭是非常現實的事情,理想主義者往往鬥不過現實主義者,而李光耀正是一個最為現實的人。
二、近年有影響力的反對黨
近些年,新加坡最有影響力的反對黨是工人黨。
工人黨湧現出了一位非常有魅力的人物劉程強。人民行動黨執政以來,雖然工作做得很好,但是總有一些人會有不滿情緒,而這種不滿也需要投射。近些年,這些人在劉程強身上看到了希望。
劉程強也是接受華文教育,他吸收了前一輩反對黨人物的教訓,注意在體制內的活動,不和人民行動黨的硬碰硬;並注意做好社區工作,贏得選民的心。李光耀在回憶錄里也稱讚劉程強是一個真正的愛國者,他認真的參與選民的每一次婚禮,每一個葬禮,受到了選民的愛戴。

新加坡工人黨領袖劉程強(圖源:網絡)
2011年新加坡大選的時候,我曾經到新加坡,在工人黨集會的現場去,確實是讓人印象深刻,會場有幾萬人,聲勢浩大。正是這次大選,劉程強帶領新加坡工人黨的團隊贏得了一個集選區,這是新加坡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集選區是新加坡特有的制度,是讓選民對一個候選人組合進行投票,人民行動黨因為政治人才眾多,一般是由一位資深部長帶領其他幾個資歷淺的人;而反對黨人才凋零,有時甚至連人都湊不夠。因此此前普遍認為,集選區制度是牢不可破的。誰也沒有想到劉程強能創造歷史。
今年大選,在劉程強隱退的情況下,工人黨在印度裔黨魁畢丹星的領導下,再接再厲,贏得2個集選區和一個單選區,最終獲得10個議席,再次創造歷史。畢丹星因此成為新加坡歷史上第一位被正式確認的反對黨領袖。
這說明,集選區制度其實是一把雙刃劍,一旦失守,就會一下子丟掉好幾個議席,比單選區要危險得多。未來,人們行動黨估計會對這一制度進行評估和改革。
2020大選比較引發關注的,還有另一個反對黨,新加坡前進黨。
前進黨於2019年年初成立,領導人為陳清木。陳清木原來是人民行動黨的議員,後來因為理念的分歧而出走。2011年,新加坡選總統的時候,陳清木以0.34%的微弱的優勢輸給了後來當選總統的陳慶炎,讓人民行動黨政府驚出一身冷汗。
今年大選,陳清木拉攏李顯龍的弟弟李顯揚加入前進黨,引發輿論關注。在大選中,創黨僅一年、首次參選的前進黨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西海岸集選區獲得48.31%的支持率,僅以3.56個百分點之差,憾負於有「雙部長」壓陣的人民行動黨團隊,幾近攻下人民行動黨的鐵票倉。
儘管未能獲得議席,但陳木清亦自信的表示:「我們雖然沒有獲勝,但我們已產生了影響。」

新加坡前進黨領袖陳清木率領該黨西海岸團隊走訪選區謝票(圖源:聯合早報)
但目前而言,無論是工人黨還是前進黨,只可能在某一些選區給人民行動黨造成一定的壓力。全面的取代人民行動黨的執政地位,這個在可預見的將來都是不可能的。
三、人民行動黨:扶持反對黨非吾之責
人民行動黨之所以能長期執政,是因為它有正反兩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正的方面,對自身要求嚴格,同時注重吸納民意。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以及政府在廉潔、法治等方面的表現,都讓人印象深刻。新加坡獨立以來,新加坡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大部分人還是對執政黨還是比較滿意的。
與此同時,人民行動黨非常的注意進行總結,每次大選之後,都要看自己哪一點沒有做好。比如2011年大選,他發現民眾對移民太多有意見,所以新加坡馬上就收緊了移民門檻;民眾對部長高薪有意見,部長馬上就降薪30%。在回應民眾意見方面,人民行動黨的反應速度相當快,很注意查漏補缺。
這樣一來,反對黨也很難找到發難的藉口,只能在人民行動黨的政綱上面做一些小修小補,空間就非常有限。

新加坡國會大廈(圖源:新加坡國會官網)
反的方面,人民行動黨也對反對黨進行打壓。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內部安全法》,簡稱內安法。內安法是英國人留下來的法律制度,一旦認定你有危害國家安全或者分裂族群的行為,就可以不經審判,無限制的拘押你。上文提到的林福壽和謝太寶的經歷,李光耀就是援引內安法對其進行懲戒。這個法規早年在新加坡,製造了白色恐怖的氛圍,老一代新加坡人對此至今仍然心有餘悸。
另外就是前面提到的集選區制度。
還有選舉押金制度,任何人要參選,都要交好幾萬新元,沒有達到12.5%的得票門檻的話,押金就會被沒收。
此外,新加坡選舉的時間非常短,從宣布到投票,中間只有10來天的時間。這也是對反對黨不利的,因為反對黨平時本就沒有什麼曝光機會,選舉時間短,肯定來不及反應。
人民行動黨的還喜歡通過訴訟的方式,對反對黨的政治人物下手。你有什麼話沒有說對,馬上就告你誹謗,法院宣判,讓這個人賠償巨額費用,如果賠不起,就只能宣布破產。而一旦宣布破產,就失去了參選資格。
此外還密切監察參選人的行為,一旦發現有不端行為,就馬上揪出來。新加坡有一個反對派人物叫徐順全,原來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老師,被發現用公款郵寄個人論文去投稿,因為這麼一件小事,就把他給開除了。
對於這些打壓的舉措,人民行動黨的解釋是,扶持反對黨不是我的責任。
顯然人民行動黨需要反對黨的存在,來督促自己做得更好,同時又不希望反對黨做大。早年的打壓可能會稍微多一些,近些年民眾對這種做法已經非常反感,因此明目張膽的打壓,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回顧新加坡六十多年的執政歷史,打壓反對派整體上還是輔助手段。
良好的政績,與時俱進的精神,能夠得到民眾發自內心的擁戴,這個才是人民行動黨得以長期執政的最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