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說新加坡在不到一代時間,就從第三世界躋身到了第一世界。不過,新加坡人後代子孫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2019年10月下旬,新加坡財政部發布了一篇報告,對此話題進行了詳細闡述。它追蹤了40多歲新加坡人的四代生活。
研究對1940年至1979年出生的新加坡人的社會經濟成果進行調查,發現新加坡人的生活在一代代都有所改善。
如今,與年齡較大的人群相比,40多歲的新加坡人受過更高的教育,能夠謀業,賺更多錢,存更多錢,並且壽命更長。

新加坡財政部最新報告也體現了代際進步,雖與該研究並沒有關係,但涉及更廣泛的社會經濟成果。

新加坡國內情況
新加坡在公共住房方面的成功已經彰顯了三代人的傑出成就。在建屋發展局於1960年成立的三年內,總共建造了21,000處組屋,而如今,早在1940年代出生的人中,有76%擁有至少一處房屋。


但是,與之前的兩代人相比,如今40多歲的新加坡人中,符合這一情況的人數更少-比50多歲的人低5個百分點,比60多歲的人低3個百分點。
比率下降的原因尚不清楚。一些專家,例如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社會學教授Tan Ern Ser認為,一些收入低於中等收入的人可能買不起住房。其他人則說,這一群體受到了2000年代組屋供應緊張的影響,當時,新加坡正進入組建家庭的高峰時期。
其他人則可能與父母住在一起,或者從他們出售的公寓搬到出租公寓時,經歷這樣一種下趨勢發展的。新加坡管理大學(SMU)的法律官員Eugene Tan說:「我們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以確定原因是什麼,以及如何保持擁屋率。
高收入及財富問題
在2011年預算案中,時任印度財政部長的Tharman Shanmugaratnam表示,其目標是在十年中收入實際增長30%。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經濟學家,Next Age Institute副主任Chia Ngee Choon表示,要實現這一增長,每年實際收入的年增長率需要達到2.66%。
這個目標已被年輕的群體所超越。比較第20個百分點的工人的實際收入增長,從第3代(50年代年齡段人群)到第4代(40年代年齡段人群)的工人的年化增長率為5.2%,遠高於第2代(60年代年齡段人群) 到第3代(50年代年齡段人群)的2.4%。
Chia教授將其歸因於自2007年以來有針對性的努力,以幫助低薪工人,特別是工作收入補助(WIS)計劃,該計劃還對公積金儲蓄的累積做出了貢獻。她說:「這反映出政府的政策不僅旨在提高工人的收入,而且還通過WIS來增加退休儲蓄。」

然而,儘管由於數據的直觀性,賺錢能力是更常用的衡量標準,但考慮到遺產、資產積累和資本市場,財富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根據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 2019年全球財富報告》,新加坡每位成年人的平均財富為297,873美元(406,000新幣)。新加坡最富有的1%成年人擁有總財富的32%。

「絕對流動性總體上有所提高,這不足為奇。否則,我們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更加富裕的中產階級社會呢?」 國大的譚教授說。
但他補充道,最近關於社會流動性的爭論是關於相對流動性,以及階級起源是否決定階級目的地。「我的收入可能為零,有很多人需要供養,我也可以是非常有錢的人,也可以是非常高的收入,但幾乎無法生存。」
保持學位的相關性,持續學習
1970年代出生的人中,幾乎有一半擁有大學學位,是前一代的兩倍多。五分之四的人中學畢業,而1940年代出生的人中只有五分之一。


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克里斯多福·基伊(Christopher Gee)表示,從收入增加和勞動力參與率提高等廣泛指標來看,40多歲的畢業生的保費收入沒有明顯下降。
國立大學講師凱爾文·希(Kelvin Seah)博士說,更高的教育水平使個人能夠從事更高技能的工作並享受更高的收入。
總之,正是因為有政府規劃、個人積極發展,新加坡才能經過短短54年時間,一躍從小小的島國發展成為世界領先的已開發國家。讓我們共同期待新加坡的未來吧!
資訊源:https://www.gov.sg/news/content/from-third-world-to-first
譯:Davina
圖:必應
參考資料: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 2019年全球財富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