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為何要花兩年精心設計?食物被批沒味道怎麼辦?每天要為千人準備健康餐,醫院的中央廚房還面對哪一些挑戰?一起到陳篤生醫院的中央廚房看看,一窺這個大廚房是如何運作的。
據《亞洲新聞台CNA Insider》報道,陳篤生醫院的中央廚房有超過100名員工,他們每天需要準備超過4000份餐點。中央廚房坐落在醫院地下層,面積約三個籃球場一般大。
廚房的菜單也十分多元化,有中餐、馬來餐、印度餐和西餐,還有包括低脂肪(low-fat)、低嘌呤(low-purine)和無麩質(gluten-free)等多達40種不同的餐點。

高級廚師Tay Kok Beng是這個廚房的領導,負責帶領團隊,也要監督病人、員工以及醫生們的三餐。
不過,很多時候,他也是第一個要面對批評的人。什麼樣的批評?有時,病人會投訴說食物太清淡了,不開胃。有時,醫院的其他同事,比如營養師和護士,也會對菜單有意見。
Tay Kok Beng坦言,要準備好吃又營養的食物,絕對是一種挑戰。他說:「我們需要和營養師以及語言治療師合作,因為我們需要遵守飲食限制。」

好奇醫院中央廚房是如何運作的?馬上一起來了解!
1)菜單得花上兩年設計
Tay Kok Beng會與同事合作設計菜單,一般上籌備過程需要花上兩年的時間。
在設計菜單時,廚房團隊不只是要考慮到餐點是否適合情況各異的病人,也明白他們無法為每一位病人客制化每一餐,所以有其局限。
為了讓菜單更多樣化,團隊在14天內不會重複菜單,以免讓住在醫院時間比較長的病人吃到重複的菜色。

語言治療師Karen Chien表示,菜單也要迎合不同病人的需求,比如,素食者可能需要更高卡路里的攝取。
Karen Chien 說:「比如,一道蛋白質的菜,像是雞肉,應該是要高膽固醇的人可以吃,糖尿病的人也能吃。大家情況非常不同,所以沒有一道菜是可以配合所有病人需求的。」
2)食物以「口感」分類
一般上,醫院的食物可分為四類:普通類(適合大多數病人)、易嚼類、濕軟類和糊狀食物。
比如,糊狀食物是特別為喉部或舌頭無力的病人準備的。食療技師Jocelyn Huang形容,糊狀食物像是泥狀的嬰兒食品。

而易嚼類菜肴則是容易被叉子搗碎的食物,每一塊食物不能超過1.5平方公分大。
3)食物質地要剛剛好
語言治療師和營養師很注意食物的質地,尤其是糊狀食物,以防導致窒息的風險。

糊狀食物里不能有塊狀物,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因為病人可能會將糊狀食物吸入氣管,這樣一來會導致感染情況發生。
Jocelyn Huang說:「這可能會危及病人的性命,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準備安全的食物。」而語言治療師Karen Chien的其中一項工作,就是確保食物的質地符合國際標準,也要確保食物能安全食用。
4)定期「審查」食物
工作人員每天也會檢查食物,不只是檢查食物的質地,也要檢查味道。
Jocelyn Huang說:「有時廚房會加太多鹽,這不適合一些病人。我會叫他們改正情況才『上菜』。」

另外,她也要確保擺盤好看。每個月,由營養師、護士長和總廚等人組成的團隊,會針對醫院餐的質地、擺盤、風味等方面進行檢查,確保餐點的一致性。

5)廚師不是「老闆」
高級廚師Tay Kok Beng曾在酒店服務,以前他可以在廚房裡一人說了算,但現在則不行。
在為食物增添風味時,他和廚師團隊會面對許多限制,比如他們在使用胡椒這類香料前,必須得到食物組的批准。
「有時候,你真的不知道,一些香料可能不能和藥物一起攝取,所以我們需要和營養師密切合作。」

高級廚師Tay Kok Beng。
他也說:「身為一名廚師,我必須有創意。我必須時常與員工腦力激盪。」
語言治療師Karen Chien也表示,抽查團隊會不時與廚師團隊「起爭執」,以確保食物符合要求,不過,她也理解,廚師有時面對的是無法掌控的挑戰。
她說:「最重要的是安全。我們要病人吃得健康。」
6)病人可以提意見
如果病人不喜歡醫院準備的食物,高級廚師Tay Kok Beng和助理會去到病房,聽取病人的意見。
他說:「我不能回答說:這不是我的問題。得到了反饋,至少我們能知道病人要什麼。」
當有病人投訴表示食物太淡了,為解決問題,醫院會使用測量鹽分的儀器來測量鹹度。

不過,營養師Wong Siew Li也表示:「當病人不舒服時,他們的味蕾也會受影響。就算我們覺得食物有味道,我們也可能收到反饋指食物太淡了。」
為解決這類問題,醫院廚房也開始為病人,尤其是營養不足的病人提供美味甜點,以鼓勵他們吃飯。比如,醫院會以黑糯米粥取代蔬菜。
語言治療師Karen Chien說:「它好吃,符合安全,同時也可以讓病人攝取更多營養。」

醫院廚房也能做蛋糕。
7)用機器分擔工作
醫院的廚房裡也有一些年長員工,其中最年長的廚師今年75歲,他負責準備食材。
從前,員工必須用人力洗米洗菜,一天要洗的米就多達270公斤。這對員工的背部不好、讓他們疲憊,也浪費水。

不過,高級廚師Tay Kok Beng從日本找到了煮飯機,也買了洗菜機。他也承認,用機器洗菜比人工洗菜效果更佳。
他說:「以前人工洗菜時,需要用布去洗,因為菜上面可能會有蟲和蝸牛。現在這些機器很的氣壓很強,連石頭都能被清除掉。皆大歡喜。」
8)用機器人輸送食物
另外,醫院廚房也「聘請」了15個機器人,讓它們把食物送到護士那裡,再讓護士把食物送到病房。

每個機器人可以裝15盤的食物,也可以為它們設計路線。它們甚至有自己的專屬電梯,如果你擋了它的路,它還會請你讓開。
另外,在沒有送食物時,這些機器人會被用來運送床單。在病人吃完食物後,機器人也被用來收拾餐具。
- CH8/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