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機遇下,新加坡成為了全球新的淘金地,政策紅利像磁鐵一樣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創業者與投資人。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新加坡正在因此變得越來越擁擠,也變得越來越昂貴。
這兩年,網上時常會出現一種論調:新加坡已經不再適合中產,以及夢想成為中產的年輕人了。

(圖源網絡)
高昂的生活成本
去年7月份,瑞士寶盛集團發布了《2023年全球財富和生活方式報告》。其中報告顯示,新加坡是上層階級生活方式最昂貴的城市。
一位在新加坡生活了十年的英國記者在書中寫到:「吃飯實在是貴得離譜。一想到在外面用餐,還要點一瓶酒,簡直能讓你在冷氣十足的房間裡出一身汗。我在超市看到,一小籃(日本產的)草莓能賣到70新元(約359人民幣);我曾因為花20新元(約102人民幣)買一瓶啤酒而感到愧疚;而一瓶不錯的紅酒要在40新元(約205人民幣)以下才算是划算。」
瑞士寶盛分析師寫道,新加坡政府成功地使其成為對高凈值人士生活和工作具有吸引力的地方,但這也推高了房價。特別是這個人口略多於550萬的城邦,租金、房價、學費、汽車稅和一般生活費用都很高。他們補充說,基本健康保險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多。
上漲的房租、飛漲的物價、難以企及的私人公寓、競爭激烈的永居申請,消滅了許多年輕人在當地紮根的希望,高昂的居住成本對於中產階級來說也變得更為不可承受。
可以說,對於很多想要通過花小錢,或是走技術居家搬遷到新加坡的普通中產來說,時代確實變了。 畢竟,新加坡雖然是個富裕的國家,卻不是個高福利社會,它只對高凈值及以上富豪家庭的資產在世界金融中心做規劃有意義,比如家族辦公室和GIP計劃。
EP候選人審核嚴格
外國人想在新加坡找到一份高薪且承諾提供EP的工作並不容易。 可以說,與工作直接掛鉤的EP准證,是桎梏很多高端人才留在新加披的關鍵!
EP候選人的審核十分嚴格,除了滿足5000新幣的工資門檻之外,新加坡政府還將按照候選人的薪資、學歷、企業員工國籍多元化、本地員工數量四個維度進行打分,40分以上的候選人才有資格申請。
總的來說,工資越高、畢業院校越優秀、企業員工國籍越多元,本地員工占比越大的雇員與僱主更有可能成功申請EP。
01 什麼是新加坡EP准證
眾所周知,要想在新加坡定居,首先需要成為永久居民,然後才能提交移民申請。而在新加坡的移民途徑中,最常見的方法是先取得就業准證EP(Employment Pass),隨後成為永久居民,最終轉為公民。
新加坡的EP簽證是政府為鼓勵外國高級人才到新加坡工作所推出的工作簽證。根據此簽證制度,只要申請者在新加坡找到僱主,就可以獲得為期1至2年的工作簽證。在此期間,申請者可以自由出入新加坡,而當簽證到期,只要他們還在被僱傭狀態下,便可繼續續簽。

(圖源網絡)
02 新加坡EP申請條件
薪水:職位薪資標準具體可查看由人力部發布的PMET(薪資基準)。從2023年9月1日起,新加坡EP的最低合格薪資標準有了顯著提升:
常規薪資要求:從4500新幣增至5000新。
金融行業薪資:提高至5500新。
重要提醒:對於40歲以上的申請人,薪資要求是最低合格薪水的兩倍,並需滿足相應薪資水平的資歷。
舉個例子,23歲的申請人需達到5000新,35歲的申請人則需達到8000新,而45歲的申請人則需要達到10500新。這意味著,年輕申請人更容易滿足EP申請的薪資標準,趁早出發是明智之舉。
而從2025年1月起,EP准證收入門檻將從原有的每月5000新提高至5600新元,金融服務領域更是調高至6200新。
資格:滿足COMPASS計分制最低要求,40分即可。
去年9月1日,一項名為互補專才評估框架(簡稱COMPASS)正式實施。
根據新政,僱主需要在薪水、學歷、員工多元化以及支持本地就業等方面獲得至少40分,才能幫助外籍員工申請新的就業准證。

配額:沒有正式的配額要求。每個申請程序是基於用人公司和申請人的資料由當局審查。
03 全家移民條件
申請人成功獲得EP資格後,可以攜帶以下親屬成員一同前往新加坡:
配偶:月薪達到6000新,可攜帶配偶,享受家屬准證(DP)的申請資格。
未滿21周歲的未婚子女:同理,主申請人可攜帶未滿21周歲的未婚子女,一同申請親屬准證(DP)。
主申請人父母:月薪達到1.2萬新以上的主申請人有資格為父母申請長期探訪簽證(LTVP),使父母能夠在新加坡長期居住。
新加坡EP拿綠卡的成功率
EP本來是新加坡最高級別的工作準證,持證者可以免簽並不限時停留在新加坡,但由於2年後EP可以申請永居,很多人就將EP當做移民新加坡的跳板,
畢竟,相比直接移民(如GIP計劃)的高昂費用,EP成本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了。
大家首先要記住:EP滿兩年後,只是具備申請永居的資格,並不是自動獲取永居身份。所以,通過率就成為很多人的關注焦點。
從過去幾年看,永居每年增加3萬左右,EP每年增加2萬左右。我們大致預估,EP轉永居的成功率不會超過20%,也有可能只有10%左右。
那麼到底該如何提高通過率呢?
其實,在申請永久居民身份的審核過程中,主要考慮兩個因素:
申請人是否常住在新加坡?
申請人的資金是否存放在新加坡?
對於第一個因素,我們建議在獲得EP批准後待滿兩年,然後再開始申請永久居民身份事宜。在此期間,儘可能延長您在新加坡的居住時間,這不僅可以證明您已基本適應並融入當地的文化及社區環境,同時也反映出您在新加坡做出了大量的貢獻。
另外,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視申請人家庭狀況的審核。如果您的配偶已經在新加坡生活,並且您的孩子正在本地上學,這無疑表明您一家人的生活重心正在逐漸傾向於新加坡,展現出定居此地的堅定決心,這將是一個很大的加分項。
對於第二個因素,自雇EP持有者都有自己的新加坡公司和收入來源,這主要取決於公司的運營情況。重點考慮的因素包括:實際辦公室、僱傭員工人數、公司流水和納稅情況。如果能夠滿足這些條件,將大大增加轉為永久居民的成功率。
除此之外,這些因素也是EP成功轉永居的關鍵:
01 年齡因素
伴隨著世界範圍內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新加坡同樣期待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社會發展與建設的隊伍中來。因此,對於申請人而言,若年齡段處於25至45周歲區間,將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

(圖源網絡)
02 教育背景
新加坡EP對學歷的要求沒有那麼嚴格,有經驗有資金照樣能拿,但如果你計劃申請新加坡綠卡,提升學歷就顯得尤為重要。
綠卡對學歷的要求更高,通過攻讀高等教育學位或參加專業培訓和認證課程,可以極大地提高你的申請成功率。

(圖源網絡)
03 行業取向選擇
為了順利通過新加坡移民局(ICA)的審批,需要詳細了解該國政府更傾向認可哪些行業。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未來幾年內,新加坡將面臨人才緊缺的領域包括:農業科技、金融服務、綠色經濟、醫療保健、信息通信技術以及海洋產業等多個方面。 當然,這並不是硬性要求 。
04 精修個人簡歷
鑒於ICA每年審查的永久居民申請數量極為龐大,精心準備一份優秀的個人簡歷,將所有關鍵信息標記出來,無疑將有助於彰顯個人的資質與優勢。 至於附加文件部分,例如由僱主或議員、組織出具的推薦函等,將有助於增加您的申請透過幾率。
05 個人的社會貢獻和社會融入度
在新加坡尋求綠卡身份(PR)的外國企業主還需要注意一些關鍵因素。除了經濟貢獻、行業及其學歷背景,個人的社會貢獻和社會融入度也十分重要。
通過義工、捐款或者獻血等方式來展現對社會的積極貢獻,以及參加本地活動、社團組織以及加入慈善組織等途徑,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個人的社會融入度。
例如,加入新企程國際獅子會,參與慈善幫助弱勢群體,不僅展現了對社會的關懷,也為個人的PR申請增加了成功的機會。
結語
目前有一個客觀的好消息是,根據新加坡的人口規劃,到2030年,人口數量將達到650萬至690萬。這意味著未來六年內,新加坡的人口數量將增加60萬至100萬。當然,這不能僅僅依靠本土人口的生育來實現,還需要引進外來人口。這對EP持有者和永久居民來說都是一個喜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