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貓頭鷹晚上7點半左右現身,將捕獲的蝙蝠帶回巢喂食幼崽。(圖:高健)
本地品種貓頭鷹罕見地在組屋區樹洞築巢,引來大批鳥類攝影愛好者全副武裝帶「大炮」分時段到現場架設,只為等待拍攝貓頭鷹「爸媽」低飛喂食兩隻幼崽的珍貴一幕。
這個難得一見的場景發生在直落布蘭雅坡(Telok Blangah Rise)組屋區、靠近巴士站的大樹。據了解,該領角鴞(Sunda Scops Owlets)品種貓頭鷹築巢的消息上周日(5日)便在各大鳥類攝影愛好者的群組傳開。


大批攝影愛好者聞訊而來。(圖:沈欣穎)

攝影愛好者們選好最佳位置後,架設相機等待。(圖:董勵萱)

有的攝影愛好者為拍攝最佳畫面,站到馬路分界堤。(圖:沈欣穎)
幼崽將在這一兩周內學飛
《8視界新聞網》記者今天傍晚到現場觀察,這顆大樹的樹洞內有兩隻嗷嗷待哺的貓頭鷹幼崽。有經驗的攝影愛好者透露,幼崽將在這一兩周內學飛,相信接下來將會有更多人聞訊而來。
此外,現場除了較資深一輩的攝影愛好者外,也有不少年輕一輩的愛好者帶著不同的拍攝器材到現場進行拍攝。由於貓頭鷹是夜間動物,喂食時間從晚上至隔天清晨,有者透露,他們會待到貓頭鷹回巢喂食為止。也有人表示,會為了拍攝喂食過程,在清晨4點左右再倒回來拍攝。
記者在下午5點半左右抵達,在等待兩個小時後即大約7點半,貓頭鷹「爸媽」終於帶著捕獵的蝙蝠回巢喂食幼崽。只見成年貓頭鷹在大樹間來回穿梭,之後在樹洞前短暫停留放下食物給幼崽。
人數眾多警方到場維持秩序
不過,由於現場的鳥類攝影愛好者人數眾多,一些人站到馬路中央的分界堤上,引來兩名警方在大約晚間8點鐘到現場維持秩序。
32歲的鄭凱倫受訪時說,他是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有人分享,今天放工後帶著設備,5點多抵達現場。


據了解,幼崽將在這一兩周內學飛。(圖:instagram/lutuch)

成年貓頭鷹會在晚上帶著捕獲的獵物回巢喂食幼崽。(圖instagram/lutuch)

攝影愛好者分享拍攝到的喂食畫面。(圖:instagram/lutuch)

成年貓頭鷹在夜晚回巢喂食幼崽。(圖:nithil thiru)

一對貓頭鷹幼崽。(圖:nithil thiru)
證明新加坡提供野生動物很好環境
「來到現場後發現,貓頭鷹的巢比想像中的低和靠近,這也證明新加坡提供野生動物的環境很好。」
擁有十多年鳥類拍攝經驗的高健表示,根據他的經驗,從沒有發現過貓頭鷹在樹洞築巢,這樣的情況太特殊,幾乎是整個新加坡第一次。
他說,他感到很激動,因為在新加坡本土沒有見過這樣的景觀。
處半退休狀態的吳先生說,他拍攝鳥類是愛好,昨天看到有人發消息在觀鳥群後,今天3點多到現場。
他表示,為了拍攝到好的畫面,有時候需要等上很多個小時。
擁有八年拍攝鳥類經驗的黃慧儀說,她選在傍晚6點多的時間到現場架設相機,是為了拍到貓頭鷹喂食的畫面。
貓頭鷹通常在隱蔽地方築巢
她分享,通常貓頭鷹築巢都會在比較隱蔽的地方,平常是看不到的,這也是她第一次有類似經驗,感到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