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周末開始迎來了長達八天的「十一黃金周」假期,這段假期包含了中秋節以及中國國慶,也是當地民眾出遊熱檔。
東南亞曾是中國旅客在這段時期的首選,不過今年這種情況不復見,讓東南亞諸國大為關注。

中國在今年初發布了共60個國家的處境跟團旅遊名單,東南亞占據首位,幾乎所有熱門的目的地都在此名單上。中國多家旅行社都希望能在境外市場大展拳腳,押寶東南亞,在境外重建供應鏈同時,也在當地進行市場推廣。
「東南亞距離近、性價比高,占得恢復跟團游先機,同時對跟團游影響最大的航班運力也將率先恢復。」
然而,最初幾個月簽證辦理時間長、航班供應不足、目的地費用高以及中文導遊不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東南亞產品的價格一度翻倍,從疫情前的3000多人民幣(約566新幣)漲到6000至7000人民幣(約1144至1335新幣)。
儘管航班和供應鏈恢復,東南亞旅遊價格也逐漸回到疫情前的水平,遊客們卻因「在東南亞旅行被綁架噶腰子」的傳聞,以及5月初印尼峇厘島發生的中國情侶遇害案例,讓他們對到東南亞旅遊保持觀望的態度,這也成為行業低迷的關鍵原因。即使到了第二季度,東南亞出境旅遊市場依然不景氣。
為刺激經濟發展,提振旅遊業,泰國從9月25日起一直到明年2月29日,對中國和哈薩克遊客,實行免簽制度,為期五個月。

9月25日,上午10點多,免簽制度實施後,第一批抵達泰國的中國遊客從上海抵步。在曼谷機場迎接他們的,除了有傳統泰國舞蹈和歡騰的鼓樂聲。
還有親臨素萬那普機場的泰國首相社德他和一些官員。社德他向這300名中國遊客派送見面禮,還和一臉驚喜的他們拍照留念。
泰國政府也承諾,遊客安全會獲得優先考慮,希望藉此打破中國遊客旅泰不安全的謠言。
泰國免簽
泰國實施免簽的這五個多月,也剛好覆蓋了泰中兩國的旅遊旺季,泰國政府希望能夠吸引更多中國遊客,前來旅遊消費。
除了較為熟知的旅遊勝地,泰國一些較小的城市,也將被推廣為旅遊目的地,藉此鼓勵中國消費者逗留更長時間,刺激當地經濟發展。
在冠病疫情暴發之前,中國是泰國最大的遊客來源國,每年接待中國遊客超過1000萬人次,但今年以來,到泰國的中國遊客只有230萬人次,泰國旅遊業復甦備受打擊。
為了振興市場,東南亞多個旅行批發商開始大規模降價促銷,但這種繁榮短暫並不是持久之計。
中國電影《消失的她》、《孤注一擲》的上映,也影響了遊客的安全感,導致前往東南亞的中國旅客買少見少。
今年上半年,東南亞的中國遊客數量僅恢復到疫情前的極小比例。東南亞旅遊市場的低迷狀態依然持續,報道也說,中國遊客的減少對該地區的旅遊業產有著重大影響。

中秋加上國慶,今年中國傳統十一黃金周形成長達八天的假期。大批遊客中秋前就開始出遊,不過出境游依然冷淡,內地游則異常火爆。
蟄伏已久的中國民眾趁長假出遊。各地的酒店、景點和餐飲場所摩拳擦掌迎接海量訪客。一些業者的訂單已超過2019年國慶長假。預計大約2100萬人搭飛機出行,鐵路日均出行約1600萬。北京、西安和杭州等熱門城市的鐵路票早被搶購一空。
不過有人選擇就地放假不外出,也有人選擇所謂的「極限一日游」,省錢又另類。
業內人士認為,在疫情影響經濟和收入情況下,民眾考慮旅遊前會先衡量支出,旅遊業恢復仍需時日。
不少中國民眾趁十一黃金周出國,有些選擇到新加坡旅遊。受訪旅行社表示,雖然前來的中國客多了,但黃金周的旅客量只達疫情前約一半。新元強勁推高了旅遊成本,導致部分中國旅客卻步。
旅遊團當中以家庭居多,不少人是在中國年初開放邊境後首次出國。
相較平日入境旅客人數大概有兩到三倍增長。旅遊行業經過疫情的兩年人才流失非常嚴重,從今年2月開始,旅行社就積極為開放做好準備,增加司機、導遊的人手,以及公司的同事。
東南亞旅行
歐美假期則發現,區域國家的安全問題引起一些中國旅客關注。有些避開東南亞國家,有些只選擇到新加坡旅遊。業者也轉向提供小型包團服務,以迎合中國旅客的需求。

新幣現在也是非常的強勁,1新元可以換5.35人民幣左右,這是很大一個分別。新加坡酒店也處於比較高的價位,所以對中國遊客來講這是一個很大的因素。
前來新加坡參加入境團的中國遊客,多數是學生或企業機構,因此導覽活動就需更深入也更具教育性。這麼一來相較兩個月的中國暑假,只有一個星期的黃金周,人數就會比較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