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飼養貓狗寵物日益普遍,每三名國人中就有一人養寵物,養狗執照數量也從 2019 年的 7 萬張增至 2022 年的 8 萬 7000 張。隨著寵物飼養量的上升,寵物面臨的突髮狀況也不容忽視,貓狗打鬥咬傷、中暑、癲癇發作以及休克等意外隨時可能發生。

為提升應對這些突發情況的能力,本地獸醫醫院 Beecroft 與慈善團體 「Hope for Animals」 攜手合作,首次推出動物急救培訓計劃。該計劃預計讓 100 人受益,旨在增強動物義工的急救技能。
培訓內容涵蓋多個重要方面,包括處理狗兒打鬥和撕咬致傷、應對動物休克、判斷並處理動物中暑與癲癇發作,以及處理動物掌爪受傷等。培訓採用小班制,今年已陸續開班,由獸醫醫院的工作人員親自授課。

Beecroft 的里娜(Rina Maguire)醫生表示,許多愛護動物的義工雖熟悉貓狗,但缺乏專業醫療與護理訓練。掌握急救知識和技能,能讓他們在面對突發情況時減少恐懼,準確判斷動物受傷程度,更有信心地提供急救,為後續送醫救治爭取時間。
培訓課程注重實踐,設置了模擬練習環節。例如,當動物陷入昏厥時,義工需先檢查並清理呼吸道,確保暢通;接著觀察胸部起伏或鼻部,判斷是否呼吸;最後檢查脈搏、心尖搏動或用聽診器確認心跳。
若心跳或呼吸停止,要立即實施心肺復甦術。
「Hope for Animals」 組織由熱愛動物的陳麗平及其友人於 2012 年創立,一直致力於舉辦領養活動和教育工作坊,推廣負責任的寵物飼養觀念,僅去年就舉辦了 27 場活動。
陳麗平指出,新加坡飼養寵物的人增多,但寵物受傷或衝突事件不少是飼主疏忽所致,如不拴牽引繩、不留意寵物狀態等。

參加培訓的義工張聞樂(36 歲,營銷人員)表示,通過培訓學會了應對動物被襲擊或受傷的方法,包括送醫前的傷口處理和心肺復甦術,以後遇到突髮狀況也能從容應對。此次動物急救培訓計劃的推出,無疑為新加坡的寵物飼養環境增添了一份安全保障,有望提升全社會對動物急救的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