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首個圍產期心理健康指導方針出爐

竹腳婦幼醫院的調查顯示,疫情期間的產後抑鬱症病例比疫情前增加47%,對比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以及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這兩段時期。
為了照顧孕婦和產後婦女的心理健康,竹腳婦幼醫院與新加坡婦產科學院制定本地第一個圍產期心理健康指導方針。
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在第六屆{亞太}婦幼健康研討會上,正式推出圍產期心理健康指導方針。
內容包括在懷孕期、生產期和產後,為婦女提供全面且及時的心理健康評估和建議。如果有問題就能提供治療和援助。指導方針也會側重幫助弱勢群體,比如特需婦女及年輕母親等。
普傑立說:「這套指導方針強調檢查,及時發現和治療母親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它也凸顯早期介入的好處,並支援在懷孕期時面對心理健康風險的婦女。」
竹腳婦幼醫院在疫情期間針對約600名孕婦以及50名婦產科醫生展開調查。結果發現,三分之一的孕婦並不清楚心理健康問題的症狀。超過六成表示,沒有醫生評估她們的心理健康及提供建議。只有16%的受訪婦女指出,會在出現心理問題症狀時才尋求專家幫助。
這套指導方針將會發給婦產科相關的醫療人員,社工和心理學家等。公眾也可以到新加坡婦產科學院的官網瀏覽這套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