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也先後出現過阿爾法、貝塔、德爾塔、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因此病例也較多。不過他們病例峰值最高4206例。

雖說有可能中2次新冠病毒,但就跟本地網友分享的一樣,第二次感染情況會比第一次好很多。
不過梁玉心教授也給出溫馨提醒:
現在感染即便症狀輕微,奧密克戎也可能會惡化患者身上的原有疾病。
「重症患者手腳發黑」
奧密克戎並非真無害,可惡化疾病
奧密克戎症狀輕微,容易降低人們的警惕性。覺得感染就感染了,病情不重就行。
但梁玉心教授特別聲明,奧密克戎真的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無害。

圖源:Wikipedia | 梁玉心教授
比如原本身體就有其他疾病,比如腎病以及年齡比較大的年長人士。
這部分人感染奧密克戎後,即便是輕症,奧毒也對他們的身體造成影響,使原有疾病惡化。
可能會出現血壓降低、頭暈、跌到或者輕微肺炎等症狀,然後入院治療。
梁玉心教授在接受本地媒體採訪時,回憶過去2年所看到的新加坡重症患者,透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
「許多重症病患,有不少就是身體組織壞死,手腳因此發黑,非常痛苦。」
「有一些病患在ICU掙扎了好幾個月,不止是要跟新冠搏鬥,還有其他併發症。」
「一旦病患需要插管,說明身體已處在脆弱、不堪一擊的狀態,其他病毒細菌會趁虛而入。」
對於大眾來說,這些情景很難想像。

圖源:海峽時報
現在新加坡累計確診近99萬,死亡率在全球仍然處於低位,並且推行自我檢測、在家康復。
說到底最大的底氣還是疫苗,跟對放寬防疫措施的節奏控制。
不過,這種幸運並不足以讓人輕視新冠。
梁玉心教授認為:有疫苗,新加坡對上病毒不見得會占上風。
而世衛組織則已緊急呼籲:不要以為奧密克戎感染後症狀輕微,就以為疫情要結束了!
世衛緊急呼籲:錯識奧毒
會加劇病例激增,尤其亞洲
很多人,很多國家,都在熬過奧密克戎疫情以後,宣布了放寬/放飛措施。
不過,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持相反看法。

3月16日,他在日內瓦告訴記者:
「在經歷了幾周的下降之後,全球報告的新冠病例再次增加,特別是在亞洲部分地區。」
他預計疫情還會繼續爆發。
世衛組織新冠疫情技術負責人瑪麗亞·范·克爾霍夫則是警告:
取消口罩強制令,取消社交距離,取消限制人們行動的措施,是在為病毒的傳播提供機會。
這些「大量的錯誤信息」會造成很大的混亂。
包括「認為奧密克戎是溫和的,認為疫情已經結束,認為這是我們必須應對的最後一個變異株」。

新加坡每百萬新增病例超出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世衛官方認為,至少在目前,新冠病毒還沒有真正穩定下來,發展成為一種純粹的季節性疾病或可預測的模式。
不僅如此,病毒本身的變異及傳播仍然是很大的問題。
新冠病毒適應性很強,容易傳播,在免疫力減弱、疫苗不能很好防感染的情況下,病毒會在全球繼續傳播。
「新冠病毒有時會在某些地方快速傳播,然後轉移到另一個免疫力減弱的地區。病毒會增加易感性,會在這些易感區生存幾個月,直到另一個易感區打開。」
以奧密克戎為例,南非最先爆發,之後在全球各國挨個爆。

而這種情況也更容易出現新變異毒株。
相信大家都聽說了「德爾塔克戎」(Deltacron),即變異毒株AY.4/BA.1的結合。
這個病毒的產生跟現狀有一個非常通俗易懂的解釋:
某個人先中了德爾塔,後中了奧密克戎亞型BA.1,兩個變異毒株入侵了這個身上的同一細胞,於是德爾塔克戎出現了。
截止到目前,我們還不清楚這個新冠病毒的子孫,到底更像爹還是更像媽。

圖源:mustsharenews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德爾塔克戎開始流行,那麼新加坡預計遲早也會出現......
只能期待,病毒真的是越來越弱。
椰友們,你們認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