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些公眾到紅山熟食中心購買食物時,選擇不戴口罩了。(海峽時報)
作者 侯佩瑜
這幾天出門的時候,蟻粉是快樂地享受著涼風撲面的感覺,還是謹慎地繼續戴著口罩?
從這個星期起,新加坡人若不是搭乘公共運輸或在醫療設施,都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戴口罩。
一些人為了不必戴口罩而歡呼「自由萬歲」,一些商家卻擔心一次性口罩需求大減、銷量下降,要快點想辦法處理存貨。
商家將按銷量決定是否繼續售賣口罩
宏茂橋一帶的中藥店老闆李女士(70歲)告訴《海峽時報》,她在冠病疫情高峰期,一天可售出50盒口罩,但過去一周一盒都賣不出去。
"自從室外無須戴口罩後,我們已經發現銷量開始下降了。幸好店裡目前只有約50盒存貨... …我可能會自己用賣不出去的口罩或者拿來送人。"
位於盛港勘寶坊(Compass One)的AngelKids出售的是兒童布制口罩,該店店員黃亭莉(音譯,36歲)受訪時說,相信家長還會繼續購買口罩,但預計銷量會有所下降。
她說,自解除戴口罩的限制宣布後,公司已減少口罩的進貨量。

(海峽時報)
不過,金文泰有至少四家商店指出,當局宣布放寬戴口罩的措施後,口罩銷量並沒因此下降。
自2020年起開始賣口罩的家居用品店SG Home,其員工阿王(25歲)就說,儘管口罩措施放寬了,但口罩需求一直保持穩定。
位於金文泰的仁泰超市(Jin Tai Mart)分店的經理鄧先生也說,口罩銷售沒有出現下降趨勢,因此公司預計會繼續售賣口罩。他補充說:
「誰能預計這場大流行什麼時候會真的永遠結束?取消強制戴口罩會給大家帶來方便,但目前口罩仍被認為是必需品,許多人仍然擔心感染冠病,所以我們會繼續出售。」
口罩既能「遮醜」又有保護作用 網民:應會繼續戴口罩
那麼,公眾是怎麼想的,今後是繼續戴口罩,還是不戴了?
這位年過50歲的大姐就說,她會繼續戴口罩,因為每次去小販中心買食物時,老闆都會叫她「小妹」。

或許是小販們懂得做人,但口罩的確有遮醜的作用。
接下來這位網民表示,相信平時不化妝不出門的女士,周末不剃鬍須的先生們,如果只是下樓打包或和朋友見個面,也許會選擇戴個口罩了事?
畢竟,以往戴著口罩,別人會以為你生病或扮明星裝酷,但日後戴口罩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會再有人給予異樣的目光。

一些網民也說,口罩這種屬於「季節產品」,小商家為了賺快錢而進貨來賣,現在應該都已經賺夠了吧,如果只是囤積了一些存貨,可以用來做善事。

還有網民建議商家,可以把快過期的口罩捐給醫療場所,他們對口罩的需求一直是有增無減。

另一些網民則相信小心駛得萬年船,人人脫口罩的時候,冠病病毒會傳播得更快,這個時候「誰更遲脫口罩,誰就更安全」。所以,他們還會選擇繼續戴口罩,尤其是擁擠的地方。

況且,我國估計還有三成居民還未感染冠病。 再加上衛生部設想的最壞情況——北半球年底可能會出現新一波疫情,即使當局到時仍不強制大家戴口罩,國人相信會自動自發戴上口罩。
紅螞蟻個人覺得,戴了口罩近三年要突然脫掉不戴,需要挺多心理建設,不然總覺沒有安全感,周圍有很多看不見的細菌和病毒,就算不得冠病,也會中個流感之類的。也有託兒所鼓勵家長讓幼兒繼續戴口罩。
從強制戴口罩,發展到早前戶外可選擇不戴,大多數國人都依舊戴著口罩。可見接下來,即使室內無須戴口罩了,國人應該仍會繼續戴著,因為大家的防疫觀念已有所提高。
我們除了怕輸,也怕死,更意識到冠病疫情還未過去。
部長們也在上周的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上再三叮囑大家,如今許多新加坡人已「習慣了戴口罩」,將來即使沒冠病疫情了,希望國人保留抗疫時養成的好習慣,在感到不適時戴上口罩。這是基本的公共衛生習慣,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希望是國人日後的新常態。
總之,安啦,現階段口罩零售商還有生意做,如果口罩還沒到期,不用趕著大甩賣或送人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