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者協會推出的「省錢之友」APP能讓消費者足不出戶,也能貨比三家。(紅螞蟻製圖)
作者 李國豪
樣樣起價的通膨時代,當然要能省則省,貨比三家。
如果足不出戶,也能比價,是不是更棒呢?
如今,還真有一款手機應用程式,能讓蟻粉不出門,也能知「天下物價」:
省錢之友(Price Kaki)
「省錢之友」是新加坡消費者協會在2019年推出的應用程式,用意很單純:
協助國人貨比三家,而且不用你親自到現場比價,只要打開手機APP即可。
如何?是不是很適合血液里流淌著「kiasu」基因的新加坡人呢?
下面就讓紅螞蟻手把手來教你如何操作這款軟體吧!
如何下載?
蘋果手機的App Store或安卓系統的Google Play皆可下載這款「Price Kaki」應用程式。
「Price Kaki」有四種操作語言,即中文、英文、馬來文、淡米爾文可供選擇。
打開應用程式,使用者可選擇是否以手機號碼登入「省錢之友」。
以下為登入與否的差異:
不登入:僅可使用商品比價服務;
登入:可進一步把比價商品放入購物單中,系統會在相關商品價格出現變動時作出提醒。註冊登入的使用者也可透過每日登入App,或「充當眼線」協助系統更新商品價格獲取積分。遊戲獎勵包括超市、餐飲或交通等禮券。
如何搜尋商品?
打開App主頁,中間會有一個搜尋欄位。
使用者可在欄位輸入想要尋找的品項、商品名稱,或透過搜尋欄位下方的商品類別來進行特定商品比價。

美中不足的是,選擇中文等母語作為操作語言後,搜尋結果的商品名稱仍是以英文呈現,不諳英文的民眾使用起來可能會有些不便。
儘管如此,根據實測,使用者還是可以在搜尋欄位用中文輸入商品項目,例如「雞蛋」、「麵包」等常見品項。點下搜尋鍵後,系統依然會出現相應的搜索結果。
搜尋結果的商品也通常附有圖片,能相對減少不諳英文者的不便。

搜尋結果會顯示相關商品的英文名稱及圖片。(應用程式截圖)
一時找不到想比價的商品怎麼辦?
不過,紅螞蟻也發現,直接搜尋欄位進行搜尋的結果並不太理想。 例如,搜尋「雞蛋」就會出現許多含有「雞蛋」字眼的商品,找到的結果未必會是消費者想要比價的品項。
這裡提供幾個小撇步,如果你清楚知道該商品的名稱,例如「Coca-Cola」,直接輸入商品名稱將有助於你更快找到相關商品。
如果一時想不起商品的完整名稱,你也可嘗試透過更細化的分類來搜尋商品。
這裡以「米」為例。 首先,點選左二欄位。

展開「米飯、麵條和烹飪材料」選項。

點選其中的「米」,就能進一步選擇你想進行比價的是糙米、日本米、白米、有機大米,還是特產大米或其他大米,最後點擊「使用」即可。


以此類推,同樣的操作模式也能套用在其他品項,讓你更快準確找到需要比價的商品。
縮小搜索範圍
除此之外,消費者也可進一步透過更改條件進一步縮小搜尋結果。
例如,點選「篩選」來更改過濾條件,例如搜索範圍(方圓0.5公里至5公里不等)、價格範圍以及所涵蓋的商家。

消費者也可如下圖所示,選擇要以物品的相關性,或是價格等條件來為搜尋結果進行排列。

如果想簡單粗暴找出最便宜的商品,那就把商品改為按照價格從低到高來排列吧!
下一步,在搜尋結果中,點選你要比價的單一商品。
此時,系統會列出該商品在各家超市的售價,以及最新售價和之前售價的變動幅度。

比好價格後,就可以直接出發去最便宜的那家超市買貨啦!
由此也免去了親自到不同地方貨比三家的麻煩,省時省力省交通費。
比價工具仍有不足之處
無論如何,這款目前已有超過8萬下載次數的應用程式仍有待改進之處。
首先是部分常見商品未收錄在「Price Kaki」的搜尋範圍中。
紅螞蟻實測發現,在肉類和海鮮類別中,無論是新鮮或冷凍的雞肉、豬肉或魚肉,幾乎都是查無結果。
紅螞蟻推測,或許是因為這類商品的每日價格波動較大,難以在系統上更新價格,因此乾脆不開放搜索。
但相信消協若能進一步同商家合作,建立即時更新的管道,這個問題應該不難解決。
此外,目前與「Price Kaki」合作,提供比價服務的本地超市只有職總平價、巨人、昇菘和百美超市,以及上周加入線上超市Redmart。
對此,消協表示將嘗試改進上述缺點,如與政府合作,召集更多零售商加入「Price Kaki」應用,進一步提高價格透明度。
消協接下來也將把可供比價的商品數量從4000種提高到1萬種。
值得一提的是,」Price Kaki「目前也提供搜尋14家小販中心的食品價格,未來這項熟食比價服務將擴大到另外200間食閣及咖啡店。
此外,因應部分商家避免漲價,而減少商品大小或分量的「縮水式通脹」現象,「Price Kaki」未來也將推出新功能,讓消費者在不同品牌商品間,能以小至每公克或每毫升的單位來比價。
撇除上述缺點,紅螞蟻認為「Price Kaki」在搜尋一般雜貨和家庭用品方面還是勝任有餘的。尤其在樣樣起價的時代,多準備一套便捷的比價工具也無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