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輸北上廣的人口密度,為何新加坡不擁擠?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說起人口密度,北上廣那一定榜上有名。
不過,很多人可能會下意識地忽略一個地方,那就是新加坡。
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大約是美國任何地方的180倍,大約是北京的6.15倍,大約是曼谷的1.9倍。
很多人都會吃驚於新加坡的人口密度。不過人們也會有疑問,新加坡這麼高的人口密度,城市交通應該會非常的擁擠。可是,卻很少看到新加坡人曬有關堵車的消息。

而且,新加坡還曾以64.1%的最高總得分在全球十大城市交通排名中榮獲榜首。

這就讓人很好奇,新加坡為什麼就很少堵車呢?
新加坡擁車成本過於高
不堵車當然是因為新加坡的擁車量不高,在新加坡買車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首先就是擁車證,在最近8月的擁車證公開投標活動中,中小型汽車的擁車證價格創下新高,突破10萬新幣(換算成人民幣大約是54萬),這樣一個鐵皮在國內都可以買一輛寶馬X4。大型及豪華車組也上漲了不少,報價12.99萬新幣(換算成人民幣大約是70萬),全款在國內買一輛寶馬X5完全不成問題。

而且,新加坡的擁車證還有10年的使用期限,過期之後還需要重新辦理。
除了擁車證,在新加坡購車還有註冊費、進口關稅、消費稅、道路稅、燃油稅。
並且,購車之後還要支付車輛保險,以及平時的油費維修和保養的費用。
綜合到最後,在國內一輛落地10萬左右的車,在新加坡落地可能就需要50萬人民幣。
完善便利的公共運輸
新加坡的公共運輸非常發達,公交網、地鐵網、輕軌網遍布新加坡的各個角落,出行非常便利。
新加坡有6條地鐵線,涵蓋了新加坡大部分區域,從住宅區到商業區及歷史景點再到樟宜機場。

不只是地鐵,新加坡公交系統的覆蓋率更厲害,範圍更廣,涵蓋了整個島嶼,包括那些無法通過地鐵到達遠離市中心的公共住房區。

而且,新加坡政府一直以來都在補貼公共運輸系統。比如,地鐵起步不到1新幣,封頂在2新幣左右。在工作日早高峰搭乘地鐵還能享受0.5新幣的早鳥優惠。
科學的城市規劃
新加坡政府在進行住宅建設時,考慮到防止擁堵的方法就是讓大家儘量少出門。
因此,新加坡的城市規劃採用衛星鎮的發展模式,分為5個大區,5個大區再分為27個衛星鎮。


每個衛星鎮裡面各方面的設施配套齊全,居民區、商業區、學校、銀行、體育場、菜市場、食閣、醫院、公園等等應有盡有。絕大多數的居民都可以就近解決日常購物和餐飲的問題。把居民出行儘可能本地化。這樣就能有效的避免因購物、就醫、上學等長距離移動,而造成道路擁堵的情況。
這樣的規劃也給新加坡的主城區起到了很大的分流作用,避免了主城區或固定區域出現堵車的情況。
而且,新加坡所有的政府組屋都是開放式社區,沒有圍牆。這樣的設計,常住居民可以在社區和住宅樓之間自由穿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散了人流和車流。

總的來說,「全球最貴鐵皮」有效地抑制交通擁堵狀況,加上完善的公共運輸,以及科學的城市規劃,讓新加坡又成為了在交通方面也非常優秀的「別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