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部西監獄前身為馬來西亞皇家海軍總部,2009年囚犯遷入新樟宜監獄,海軍部西監獄也走入歷史。未來,這一地段將發展成「叢林住宅」組屋區。

海軍部西監獄2009年退役。
共和理工學院和海軍部公園之間沒有隔離,整個公園像理工學院的「後花園」。沿著學院旁邊的山坡前進,柳暗花明就到了學院後門剛通車不久的兀蘭北地鐵站。山坡下,地鐵站的對面,有幾座已廢置的建築物,那就是很少被國人提起的海軍部西監獄。
2018年走入歷史
根據新加坡監獄署的資料,海軍部西監獄(Admiralty West Prison)在2000年開始投入服務,比其他的監獄都「年輕」。從報章獲知,這裡囚犯的刑罰比較輕,刑期比較短。監獄每天平均要烹煮250公斤白米,如果每人每餐食用125克白米,那麼連工作人員在內,監獄總人數近千,相當可觀。
海軍部西監獄和其他的幾所監獄如卡沙彎監獄、女皇鎮監獄、丹那美拉監獄,三巴旺和史拉蘭戒毒所,在2009年組成「B集群」(Cluster B),5000多名囚犯開始遷入新樟宜監獄。海軍部西監獄的囚犯在2018年7月遷入丹那美拉第二監獄後,正式走入歷史。
前身為馬海軍總部

馬來西亞皇家海軍總部。(網際網路)
海軍部西監獄前身是馬來西亞皇家海軍總部。英國人在1950年開始在監獄現址建馬來亞海軍總部,1957年馬來亞獨立後,英國在1958年把總部移交,並易名為馬來亞皇家海軍總部,新馬合併後,再改名馬來西亞皇家海軍總部,也在這裡訓練其海軍特種部隊。
1979年馬來西亞霹靂州的紅土坎(Lumut)海軍基地建成後,馬來西亞海軍才把總部遷去紅土坎,不過繼續租用海軍部西和碼頭作為訓練基地。這對我國獨立後建立新加坡海軍,是個敏感課題。
1991年,新加坡提出以優惠市價,把年租金從190萬元漲到610萬元。租約談判最後破裂,馬來西亞皇家海軍在1997年全部撤出新加坡領土。
卡沙彎監獄

防衛森嚴的卡沙彎監獄。
過了監獄前面的海軍部西路,有一組防衛森嚴且設有高高的監視塔的建築物群,那是卡沙彎(Khalsa Crescent)監獄。那裡本來是英國在1950年代建設的亞裔海軍員工宿舍,英軍撤退後交還給我國,1973年改為戒毒中心,2005年中心正式易名為卡沙彎監獄(Khalsa Crescent Prison)。監獄在2009年拼入「B集群」,全部囚犯也都被遷到新的樟宜監獄。
海軍部西監獄的未來
在市區重建局發表的總藍圖裡,隨著地鐵湯東線的建設,海軍部會全新發展。深人地下的兀蘭北地鐵站,會把整個地區與共和理工學院、公園,連貫為「北岸創新廊道」(North Coast Innovation Corridor)。監獄地段會被發展成為新的「叢林住宅」(Housing In The Woods)組屋區,卡沙彎則是個集合商業與住宅的綜合性發展計劃。
文:皓琦
